奥运会冠军升国旗错误-奥运会冠军升国旗意义
1.伦敦奥运乌龙(不公平)薄~ 请举例
2.北京奥运冠军颁奖 国旗是横着升上去的
3.东京残奥会翻车现场,日本升错国旗被迫降下重升,丢人丢到全世界
4.中国女排队长朱婷遭遇了人生第一个负面新闻,你知道吗?
伦敦奥运乌龙(不公平)薄~ 请举例
朝鲜的国旗弄错,挂成了死敌韩国的~
美国的国旗飘了,只剩下了亚军和季军的旗帜飞扬~
这届奥运会的申诉不断,韩国选手输了比赛坐地耍赖,还能获得嘉奖~
乌龙不断,笑料不断,大阴帝国V5~~~~~~~~~~~~~
北京奥运冠军颁奖 国旗是横着升上去的
2008年8月9日,顾客在苏州山塘街一家竹简工艺品商店内选购竹简。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唱的精彩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记忆,开幕式精彩的竹简表演使得苏州许多工艺品商店内竹简十分畅销,竹简以其悠久的历史、古朴的造型深受顾客的喜爱。中新社发王建康 摄
转播 首次实现全球同步
记者郭丽君
“太富有想象力了!”“太震撼了!”
8月9日0点04分,当李宁高举火炬在鸟巢上空的“中国式画卷”上奔跑时,北京的张丽与在日本的哥哥张军同时发出赞叹。
他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通过互联网的MSN交流着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感受。张丽惊喜地发现,她和哥哥几乎是同时观看到了开幕式的精彩演出。
北京奥运会转播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首次全部实现了全电视信号转播。而往届奥运会只实现了部分信号转播。在都灵冬奥会上,40%转播为信号,其余则是普通信号转播。“虽然远隔千山万水,购买了信号的欧美电视台完全可以保证他们国家的观众同步观看北京奥运的精彩赛事。”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与中国没有时差,这些国家的观众,也通过频道实现无延迟地收看到了开幕式的盛况。
“中国网通在北京奥运场馆专门铺设了各式光缆近200公里,使所有场馆实现全光网络覆盖,保障了电视转播全部用信号,这在人类奥运史上是首创。”中国网通副总裁赵继东说,这项技术使世界各地的电视观众与现场观众同步观看奥运成为可能。
本届奥运会的转播规模与复杂性为奥运史之最。比赛将在37个场馆举行,大部分直播画面都要传到北京奥运会转播中心(),然后从这里向获得了转播权的全球电视台提供信号。由于应用了最先进的光缆传输,传输所用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科技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网通第一次用无压缩传送技术,将原始的电视信号完全没有损伤地在国际间传送,仅有数十毫秒的时延,这意味着电视观众几乎可以与现场观众同时看到比赛场面,在交互式节目中也不会再有迟滞的感觉,从而使长距离、音频交互成为可能。
“"中国式画卷"的清晰展现,让全球40亿观众通过电视记住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赵继东表示,在以往的奥运电视转播过程中,为节途传输带宽,电视信号的长距离传送都是先压缩后再传送,然后接收方再对信号进行解压。伴随着压缩与解压的过程,电视信号的传送就会产生一定的延迟,一旦遇到现场连线之类的交互节目,延迟情况会更加明显。
8月8日,通过网络了解开幕式盛况的观众也超过了历届奥运会。中国网通兑现了“宽带奥运”的承诺,铺设的跨太平洋直达光缆(TPE)连接了中国、韩国和美国,是中国目前容量最大、跨度最长、技术最先进的海底光缆系统,可确保500多万宽带用户同时登录访问,被称为“跨太平洋的信息高速公路”。
被称为“奥运海缆”的东亚环球海底光缆(EAC),承担着奥运会期间信号的国际传送及广泛的宽带服务等重要任务。为了保障信号的传输,中国网通派出几千名技术人员,分别汇聚在电缆信号和光缆信号传输系统的整个沿线。其中,青岛、上海和汕头等国际出口处尤其汇聚了众多工程师,为保证国际光缆稳定传输信号设计了多个预案。(本报北京8月9日电)
点火 整个长卷的最高潮
记者王东
曾引起亿万观众无限遐想并期待已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火炬点燃仪式,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就在世人为它独具匠心的创意而感动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向记者讲述了它的诞生过程。
谈到本次奥运会火炬点燃的最初构想时,张艺谋介绍说,正如大家从开幕式上看到的,整个开幕式的表演都是通过一幅打开的长卷展开的,这幅画卷作为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和载体贯穿始终,正因为这幅长卷具有最独特的中国色彩,最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因而也是最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平台,别的国家不可重复。这幅长卷不仅仅是展示古代的艺术,在我们的创作理念中,这幅长卷是远远没有完的,我们愿意把它上升到世界的角度。所以这就是最后的点火,那个时候长卷仍然在李宁面前打开,李宁在追逐着这幅长卷,后面是全世界的运动员在传递,我们还是想告诉世界这样一个信息,这幅长卷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我们还会在一起,这幅画远远没有画完,还会画进未来。因此,圣火点燃的那一刻也就成为整个长卷的最高潮。
当初,如何将长卷与点燃火炬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了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最大的难题。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后,他们想到了国家体育馆的顶沿。“我们叫它碗边,我们利用了鸟巢的碗边这样一个独特建筑方式,把它看做是空中的跑道,也看做是空中的长画卷,从这个角度我们诞生了火炬的产生,这样一个长卷画上去,形成一个火炬塔,与手持火炬的纸卷画形成异曲同工。”
在看到“鸟巢”里的主火炬塔与后来在全球传递的“祥云”火炬有几分相像时,人们大概以为这是张艺谋和“祥云”的设计者早就有过交流和沟通。然而,张艺谋透露,当他们有了用长幅画卷形成一个火炬塔,并有了空中跑道、空中画卷这些想法,并完成了设计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后来的“祥云”火炬是最后的成形模样。后来当北京奥运会的手持火炬“祥云”发布后,“我们觉得怎么那么巧,完全是异曲同工的。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其实这正是我们共同寻找的东西。”
在开幕之前,火炬在鸟巢的什么位置?点火取什么样的方式?由谁来点燃主火炬塔?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几乎直到最后一分钟,谜底才一一揭晓。对于自己的这一杰作,张艺谋显然非常满意。“在奥运会的历史上,火炬塔直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秒钟才现身是比较罕见的,大部分都已经提前现身,只是点火方式不知道。而北京完成了两个悬念,一是怎么点?二是火炬塔什么样?这两个谜底直到李宁飞上空中的长卷画,开始飞奔的时候,才揭晓。”
要完成这样的创举,首先要完成两个理念,第一个是长卷画打开形成火炬塔,一分钟或者是三十秒以后火炬点燃。两个部分同时进行,难度可想而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它要求各个部门之间严密配合,不能有一点的失误。好在我们做得很完美。”谈到这点,张艺谋脸上骄傲的表情溢于言表。
据张艺谋透露,火炬塔其实早就安装到鸟巢顶上了,为了保密,特意覆盖了遮蔽物,曾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式后半段,火炬塔在观众的不经意间立了起来,并进行了定位,然后接燃气管道。由于这时人们的焦点都在场内的运动员上,再加上灯光的配合,因此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火炬塔的出现。
对于最后一棒火炬手的选择,张艺谋坦言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因为这需要有特殊要求,“首先他要在高空做高难度动作,我们不大可能邀请一位现役的运动员来做,因为他要长时间的训练,现役的运动员要准备参加比赛,是不大可能留出很多时间来做这样的训练。所以我们当时希望找到一个退役的,但是他又获得过崇高荣誉的,而且有体操和技能上的技术。空中的转身、横着走是有特别训练的,后来经过体育部门的推荐,我们最后选择了李宁。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李宁特别努力,最近每天晚上基本上是凌晨一点钟上班,到鸟巢进行训练,尽管他有非常好的身体基础,但是做这样的空中动作,而且要做得万无一失,李宁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真的是非常的辛苦,他在空中做这样一个500米,转一圈3分10秒,转完一圈下来他要休息一个小时才可以上第二圈。有时候我们下班了以后天都亮了,还看到他在天空中一个人在练习,我们都感动了,觉得他非常成功。”
对于昨晚的开幕式,张艺谋用非常圆满来评价。在他看来,这样的圆满是意料之中的。这个成功应该是属于整个团队,是三年多的努力,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七年北京奥组委等相关的部门筹办奥运的结果,更是全中国所有老百姓百年梦圆。(本报北京8月9日电)
击缶 古老的民间方式
记者李玉兰
2008名乐手盛装击缶,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对远来宾客热忱欢迎的喜悦心情。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这一极富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场景震撼了所有观众。同时也将缶——这件中国古代的乐器重新带到人们的视线中。聆听缶的演奏,不光是外国观众惊诧,对于许多中国观众来说也是第一次。
“简单说,缶就是瓦罐,是古人吃饭用的容器,也是我国古代属于老百姓的乐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古代音乐史专家张振涛解释说。
说起缶,许多人都会自然联想起中学语文课本中《将相和》一文。文中提到秦王和赵王渑池相会,蔺相如让秦王为赵王击缶。事实上,缶这种乐器淡出人们的视线已经很久了,击缶的音乐形式只有在湖南等地民间有少量留存。而缶,既为生活用品又是演奏乐器的双重社会功能和深入介入生活的意义却是其他专业乐器所不能比拟的。
据张振涛介绍,从音乐的角度来讲,缶是一种源自夏商时代古老中国的打击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击缶”就已成为华夏民族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墨子·三辩》中就曾有“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的记载。“我国古代音乐根据受众的社会阶层分为三种,一是钟鼓之乐,是帝王的音乐;二是琴瑟之乐,是士大夫的音乐;三是瓴缶之乐,则是属于老百姓的音乐,瓴缶都是瓦罐,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在奥运会开幕式这一世界性的大场景中看到缶,让这位古代音乐史专家非常惊讶,“真是没想到,觉得非常好。”张振涛说。
奥运会开幕式上为什么不用鼓而选择了观众陌生的缶?张振涛认为:“这正是中国文化元素的一个体现。我国古代的鼓是迎面敲的,古人坐姿是跪着,鼓竖着,敲鼓是迎面敲而不是上下敲。上下敲的鼓是魏晋隋唐时代外来的乐器。所以缶更能体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
事实上,击缶而歌这种质朴的音乐形式确实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穿透五千年的历史烟尘,拥抱世界,拥抱朋友,也拥抱喜悦和张扬。
一位观众在看完开幕式后说,开幕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课堂。对此,张振涛对此深以为然:“开幕式的音乐显示了很高的水平。昨天的开幕式把琴棋书画紧密结合,溶在了一起。”
引导员 训练一呆就是一天
记者罗京生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庞大的表演队伍中,有500名北京体育大学师生,在15000名演员的庞大阵容中,这仅仅是一支小分队,可是这支小分队却以一颗报效祖国,为奥运作奉献的赤子之心,为开幕式的文艺表演留下可圈可点的故事。
今年6月18日,北体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程在宽领受了一项紧急任务,培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引导员。
回忆当时的情景,程在宽对学生们的韧性仍然赞叹不已。“烟湖度村没有一块像样的空地,要合练只能回北体大,或者到良乡去,来回路上时间就要用掉两三个小时。度村边上有一片小树林,为了躲避暴晒,学生们就在林子里练站功,可是林子里又湿又闷,蚊虫很多,但是从没人叫苦,大家唯一担心的就是被刷掉参加不了奥运会开幕式,因为引导员只需要205人,而参加训练的有300多人。”
50天的时间,这批学生从气质、体能到仪态、笑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张艺谋也不忍心将她们淘汰,最终除205人担任各国代表团的引导员外,其他100人分别担任了贵宾通道的礼仪**和组织观众与演员互动的组织者。
在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断:22个白衣仙女托着巨大的奥运五环标志,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嫦娥捧月。这22个白衣仙女中,有21人来自北体大的艺术体操专业和体育舞蹈专业。
为了能把这一段舞蹈表现得美上加美,这群花季女孩从去年冬天就开始训练。她们第一个训练点设在通州区台湖镇训练基地,那里冬天没有火炉和暖气,甚至连杯热水也难以找到,休息的时候,女孩子们就裹在军大衣中瑟瑟发抖。但是最大的困难不是严寒,而是“高空作业”。许多女孩子第一次升到10米的高空就又哭又叫,感觉就好像是在游乐园里乘坐过山车。为了锻炼姑娘们的胆量,教练有意让姑娘们在空中高速旋转,而且不发号施令,只用眼色指挥助手变换旋转的速度和角度。
负责带队的北体大舞蹈教师郭茵茵说:“姑娘们虽然很害怕,但是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对她们来说,最大的担忧是不能参加开幕式。”学生冯聪说:“到了6月,我们就经常到“鸟巢”里训练了,每次都是早上六七时进“鸟巢”,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才出来,基本上一呆就是一天。”
营造梦幻 开幕式幕后的点点滴滴
记者王东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亿万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人们沉浸在激动、兴奋和欢快气氛中的同时,也急于知道开幕式后面的点点滴滴。对此,本报记者访了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请他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相信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在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观众,都会产生一种置身梦幻的感觉。对此,王宁透露,使开幕式演出富有梦幻的意境这个创意是早在开始创意的时候就已由总导演定下来的。以张艺谋为总导演的导演组一直强调,要以梦幻的艺术基调,用艺术的形式来展示我们的文化中国,人文奥运会的理解。从突出梦幻的方式、突出人情味的表演到突出中国文化的灯光效果和音乐效果,都要做得像一首诗一样。
王宁介绍,在创意之初,张艺谋总导演就一直说一句口头语:“我们这一场戏,一定要让观众看完了后眼泪哗哗的”,这其实也是开幕式文艺演出的一个基本基调——刚柔相济、更多的梦幻,用抒情的方式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王宁坦言,在中国五千年绵延的历史中,每个点滴的文化都是历史的精髓,如何取舍这么多的文化精髓,确实是个困难、痛苦的过程,可以说,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了正式演出之前,观众们8月8日晚看到的篇章,可以说是把中国最突出的符号拿出来,比如说文字、戏曲,还有礼乐等等。这些符号能很好体现我们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一个理念——用国际化、艺术的语言来讲故事,争取让全世界都能读懂这些中国故事。
在王宁看来,奥运会的开幕式绝不仅仅是组织一场文艺演出那样简单,它应该是世界上最隆重的一个典礼和仪式。这个典礼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仪式部分,二是文艺表演。这两个部分承载着不同的作用:文艺演出承载的是展示东道国文化,用艺术方式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仪式部分则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并包含隆重的典礼。他认为,要从整体来看一届奥林匹克开幕式,不能只把眼睛盯着文艺演出而忽视了其他重要元素。本届奥运会开幕式除了文艺演出外还有很多亮点,比如点燃火炬、放飞和平鸽、升中国国旗和奥林匹克的会旗以及运动员的入场式都有很多的亮点。
王宁同时透露,开幕式共进行了四次彩排,除了第一次作为内部审查没有让观众观看外,其余三次都有观众参与,可以说,最后的成功和前几次预演和彩排有很大的关系,它为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很大的基础,因为每一次彩排都会发现一些亟待解决问题。他还透露,在7月16日第一次大的彩排以后,导演组即对一些重要的节目作出了大胆的调整。
开幕式成功了,人们自然又对闭幕式充满了期待和幻想。王宁披露说,闭幕式将是一个大的晚会。因为它所承担的作用、承担的理念和开幕式不一样。所以,大家看到闭幕式的时候将会感受到非常轻松、欢快。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来说两句]
东京残奥会翻车现场,日本升错国旗被迫降下重升,丢人丢到全世界
悄然间,距离东京奥运会落幕,已经过去二十多天的时间。这届奥运会,是奥运会史上最为特殊的一届。因为疫情等诸多原因,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行。
奥运会结束后,残奥会也在东京拉开帷幕。在开幕式上,东道主日本出现了非常尴尬的一幕。在升国旗的环节中,日本将国旗升错了。
按照正常流程,升国旗时应该将较窄的一面绑在旗杆上,这样,国旗就能迎风飞舞。可日本在升国旗时,将较宽的一面绑在了旗杆上。
如此一来,任凭怎么吹,国旗都不能飘起来,反而一直是“耷拉”着。随后,日本方面发现了这一疏漏。
现场工作人员也觉得尴尬,可没办法,这是国旗,是一国的象征。他们只得将国旗降下来,重新升一遍。
就这样,日本在全世界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下,降下国旗又升起,这可真是丢人丢到了全世界啊!
升错国旗这一幕,也可以称得上是大型翻车现场。不知道是现场工作人员太紧张,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如此不严谨的态度,着实令人汗颜。
当然,除了升错国旗,在东京奥运会上,日本方面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说,体操决赛,桥本大辉在脚已经出界的情况下,裁判视而不见,仍然将冠军判给了日本。
再比如说,奥运会结束后,中国蹦床冠军朱雪莹发现,自己的金牌居然会“掉皮”。无独有偶,游泳冠军汪顺发现自己的金牌也“掉皮”。
可令人唏嘘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对此做出回应,甚至于还诬陷中国选手,认为后者用化学物质浸泡过奖牌,甚至于用金属摩擦过金牌表面。
在残奥会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上,马佳夺冠。可赛后,荷兰运动员向赛事组投诉,认为她被中国选手干扰了。于是乎,奥组委决定重赛。
可结果是,马佳打破了世界纪录,中国依然包揽了金银牌。
除此以外,在奥运会上,日本在运动员的配套设施方面,布置得极为简陋。美其名曰环保的纸板床,自动售卖机里高昂的饮料等等。
不过,也不得不说的是,在疫情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东京奥运会能够顺利落幕,也已经极为不易。出现一些纰漏或者意外,也并非不能理解。
中国女排队长朱婷遭遇了人生第一个负面新闻,你知道吗?
朱婷是郎平2011年发现,并于2013年召入国家队的一名潜力球员。经过7年时间的培养和打造,朱婷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主攻。以朱婷为核心的中国女排披荆斩棘创造了众多让球迷骄傲的荣誉。2014世锦赛亚军,2015世界杯冠军,2016里约奥运会冠军,2017大冠军杯冠军,2018世锦赛季军,2019世界杯冠军。毫不夸张的说,朱婷就是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谁能想象一个只有初中毕业的农家女孩,可以担当起复兴中国女排的重任。一直低调,谦逊,朴实,努力的朱婷,却在2020年已经遭遇到两次比较有争议的!
第一次:5月1日升旗读错字
2020年5月1日,许久未公开露面的中国女排举行了升旗仪式。其中一个环节是中国女排队长朱婷作为代表发言。这这个发言中,朱婷就女排现在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和对未来的憧憬做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在这个发言中也出现了一个瑕疵。朱婷发言的片段是:作为中国女排一员,此刻站在国旗下,似乎让我穿越到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那一刻,心中不仅有激动,还有敬畏。正是因为我们身后站着如此强大的祖国,我们才可以在赛场上恣意驰骋(cì yì chí pin)斗志昂扬,才能够用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奖牌成就国之荣耀。”其中的恣意驰骋中有两个字读错。正确的读音是zi yi chi cheng.
当然了,朱婷读错字应该给予指正。毕竟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发言场合。但是有很多平时想黑朱婷但是找不到机会的人,利用这次在网上对朱婷说三道四。很多的矛头都指责朱婷没有文化,和中国女排队长的身份不匹配等等。看了这些不理智的评论,激起了广大球迷的愤慨。殊不知朱婷仅有初中文化程度,后来一直在体育队进行锻炼。论文化知识肯定不如一直在学校学习的人丰富。但是朱婷作为一个女排球员一直很努力。谁能想到一个农村女孩可以成长为中国女排乃至世界排坛的第一主攻。
这期间要付出怎样的汗水?另外朱婷留洋海外打球,还依靠英语900句自学英语,可以和教练与队友无障碍沟通,可以面对英文访自如回答。她在瓦基弗银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术和素质难道不是为了中国女排吗?朱婷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和比赛。她当然也会抽出时间来进行学习。这次读错字并不是不可原谅的事情。这个成语本来就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这次读错,下次肯定就记住了。不要以己之长笑人之短。每个人都是在成长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利用这个小瑕疵去嘲笑朱婷毫无意义!
第二次:朱婷脚踝疑似纹身
有球迷关注到朱婷出现在家乡的超市购物。朱婷1.92米的身高在普通人别的显眼。球迷根据地点和时间猜测中国女排很可能在短暂的休。大家也都为朱婷能够百忙中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而感到欣慰。但是有眼尖的球迷发现没有穿长袜的朱婷,脚踝部分有很小的疑似纹身的图案。有好事者就这个问题在问答上发问,让大家讨论如何看待朱婷纹身?当然了,广大的理性的球迷对这个问题很包容。毕竟朱婷这个疑似纹身并没有暴露在胳膊或者胸前等部位。平时无论训练还是比赛穿上长袜后,脚踝部分根本就不会裸露在外边。这个部位也属于很隐私的一个身体位置。大家并不用在这个细节上面过多的关注和浪费口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运动队也不像军队那样严格。入伍的军人身上时不可以有任何纹身出现。但是相对于军营,体育领域对球员的要求要宽松一些。只要不是低俗的,大面积的,暴露在运动服之外的一些装饰或者小的纹身。领导一般不会干预。谁还没有一点隐私呢?很多著名的运动员如郭晶晶,张继科,蔡赟等都有纹身。纹身的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人。不纹身的也不一定都是好人。
个人认为在自己的比较隐私的地方做一些处理毫不为过。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疑似纹身的图案,很多人对朱婷横加指责。还有的人甚至要脱粉。
- 上一篇:篮球赛轮次怎么安排-篮球轮次计算
- 下一篇:西甲篮球联赛时间表-西甲篮球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