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雯许昕混双决赛分析_刘诗雯许昕混双决赛为什么输了
1.许昕刘诗雯组合乒乓混双遗憾丢冠,奥运决赛四大玄学隐隐体现
2.既然许昕男双没有拉胯,那混双失利是不是因为小枣刘诗雯的问题?
3.刘诗雯混双丢金成遗憾,她无缘奥运女单的原因是什么?
4.同样是之前打了双打,许昕能获胜,为啥刘诗雯不行?
5.许昕刘诗雯咋就输了呢?
这个哭的含义应该有很多,有失利后的无奈,也有对于未来的遗憾吧。
在乒乓球混双项目中,许昕和刘诗雯的组合最终输给日本伊藤美诚、水谷隼的组合。这届奥运会可能就是他们两个人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了,谁都希望自己可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世事多变,谁也无法保证想法都能实现。
一、体育赛事当中就是充满了许多未知。
徐昕和刘诗雯的实力是得到所有人认可的,他们两个人的混双组合可以说是横扫千军。但是,圣人都有失误的时候,更何况是他们。在他们的职业生涯当中,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失误,这其实很正常的。
而这次东京奥运会的混双比赛,日本队作为东道主有着很大的优势,况且日本乒乓球队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徐昕和刘诗雯因为一次失误导致士气大减,虽然之后一直努力追赶,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虽然大家都觉得可惜,但是也不得不接受现实。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况且奥运会这样规模的赛事,有些紧张也是非常正常的。
二、刘诗雯的眼泪有着很多的无奈。
比赛一结束,刘诗雯就哭了,并且说觉得对不起大家。她这个对不起含义很多,既有对不起大家期望的意思,又有对不起自己搭档的意思,当然最后还有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意思。
众所周知,刘诗雯和徐昕都是乒乓球老将了,这次奥运会过后,他们很可能就会双双退役。而且就刘诗雯本人来说,她去年刚刚做了手术,本身伤病不断,状态也不是很好。很大的可能下,刘诗雯就是要退役了。
这个真的很让人遗憾,刘诗雯自己也明白这场比赛对她的意义。她的职业生涯当中可以参加这种国际性赛事的日子不多了,她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完美,但是可惜没有达成。这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情,但是却不得不接受。
乒乓球混双银牌可能是刘诗雯在奥运赛场上最后一枚奖牌了,她本来是想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句号的,但是现实不遂人愿,虽然遗憾,但是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刘诗雯哭得很伤心,大概想到以后自己也不大可能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了,这个金牌的遗憾是无法弥补了。
许昕刘诗雯组合乒乓混双遗憾丢冠,奥运决赛四大玄学隐隐体现
在本次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女混合双打比赛项目上,许昕-刘诗雯不敌日本选手水谷隼-伊藤美诚,遗憾输掉比赛。这并不是偶然,因为日本选手为了赢得比赛不惜学习分析他们打球的技巧,还针对许昕做了心理和技巧类的战术。所以此次日本选手战胜许昕刘诗雯也算是有备而来。
一.日本乒乓球选手用心理战术取胜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这场比赛,看了比赛直播的网友会知道,许昕和刘诗雯不是因为缺少实力输了比赛,而是因为被对方心理干扰,才乱了阵脚。可能日本选手在确定自己迎战的是许昕和刘诗雯之后就布置了详细的战术。对于顶峰的运动员来讲,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比赛的锻炼,特别是能代表国家去参赛,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实力是没啥说的,所以能否获胜的关键就是心态。日本选手的实力也很强,根本拉不开太大的差距,成败往往是哪些小细节。体育教练老是说一句话;稳住了心态,就赢得了比赛。
二.用低姿态让许昕放下戒备心理
前两局还是看得比较过瘾的,许昕和刘诗雯配合默契,我们轻松拿下两句比赛。不知道是胜利来得太容易还是日本选手故意隐藏自己的实力,从第三局开始,接连输掉比赛。日本选手顶住开局失利的压力,一直牵制许昕,破坏他们的默契,而许昕和刘诗雯开始频繁出现失误,不管是接球还是发球,越往后打的越差,溃不成军。是他们的技术出现问题了吗?其实不是。日本选手的综合实力还是不如许昕的,就是因为许昕在比赛中不能随机应变,转变自己的打球方法,被对方追着短板一直打。比赛就是这样,不能看开局,也不能只看结果,笑到最后才行。
三.没有常胜将军,我们接受事实
许昕和刘诗雯输掉比赛的消息铺天盖地,我对此的心情是气愤和坦然。气愤是因为本该我们的金牌被别人拿走。哪怕是输了比赛,我们也得到了银牌,但这与我们的精神不符,因为要做就做最好,特别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一定要拼尽全力做到最好。坦然是因为,虽然我们的乒乓球综合实力特别强,可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不能把一次的输赢看得太重。只要尽力,即使是银牌,我们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既然许昕男双没有拉胯,那混双失利是不是因为小枣刘诗雯的问题?
关于乒乓球世界大赛的决赛,尤其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奥运会,一直有“四大定律”的说法。
冠军的心态就是比亚军好;冠军的发球就是比亚军好;冠军在决赛前经历过恶战;“收山”传奇难如愿。
许昕刘诗雯组合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上丢冠,似乎再次验证着大赛决赛的隐含定律。大赛决赛向来不是拼技术的比赛,一些玄学上的因果似乎作用更大。
先说第一定律:冠军的心态。
对于邓亚萍、张怡宁、马龙等实力碾压对手的大魔王选手,好心态就是霸气和自信;而对于实力在伯仲之间的对手, 好心态其实是:实力处于均势,名声略在下风,以争胜为乐,却不怕输。
以男单为例,1988年男单冠军刘南奎、1992年屡输盖亭的瓦尔德内尔、1996年总打不过王涛的刘国梁、2000年几乎不赢老瓦的孔令辉、2004年令人大跌眼镜的柳承敏、2008年貌似技术落后于王皓的马琳、2012年的出林乳虎张继科,2016年还在赶超张继科的马龙,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靠心态优势逆转细微的人气差别。
女单方面,1988年的陈静、1992年的邓亚萍,以及2016年的丁宁,也符合这个特点,鉴于女单出现了现象级的大魔王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因此,剩余的冠军是实力超然带来的信心十足,不在“心态逆转”之列。
双打方面,1992年的王涛吕林、2000年的王励勤闫森,也都不是最热门的人选,然而却阴差阳错,保持着“实力处于均势,名声略在下风,以争胜为乐,却不怕输”的心态优势。
此次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战,仅从伊藤鬼魅而轻松的笑容来看,心态优势的天平偏向就十分明显了。
第二定律,冠军发球就是比亚军好。
能杀到奥运决赛的球员,论实力已经是当世顶尖,在竞争最白热化的时候,发球好往往成为积攒微弱优势的关键因素。
发球好的赢了实力强的,这样的“下克上”,不仅在奥运会,其他大赛也有反映。
我国第一个男子单打大满贯刘国梁,就是一个典型的发球天才,在其同时代,王涛、孔令辉更有实力均衡的“中正范儿”,但是发球“鬼才”却接连抓住大赛机遇,率先登顶。
后来,众所周知,乒乓球经历了一次改大球以及发球规则的变更,大大削弱了技巧型直板选手的发球优势,刘国梁也陷入削发难以明志的困境,挣扎一番后退役转型。
本次混双决赛,伊藤毫无疑问是女子发球第一高手,而水谷隼堪称隐藏的发球大师,许昕发球虽有优势,但已经被反复研究,尤其是决赛之前的一路横扫,许昕成为发球坑对方女选手的大师,未曾遇到与之匹敌的前三板高手,而刘诗雯向来不靠发球取胜,两相对比,我们不仅发球处于劣势,而且我明敌暗,劣势比想象得更大。
第三,在大赛中,决赛前经历过恶战的往往比看起来更强大。
如果一路顺风顺水走到决赛,任何人都难免存在状态调整的问题,决赛前的恶战洗礼,反而更能激发强烈的斗志,在气势上更胜一筹。
1988年的陈静率先经历了半决赛的外战,完成确保金牌不会旁落的关键战役;1996年的刘国梁在半决赛中几乎每局都要用中式直拍面对欧洲弧圈罗斯科普夫的炮轰,2004年柳承敏是在半决赛中干掉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最大假想敌老瓦,2008年的马琳在半决赛对决当时几乎毫无弱点的王励勤。在走入决赛赛场之前,这些选手已经经历过真正意义的挑战,并通过这些挑战释放和找到了状态。
许昕刘诗雯本次比赛在决赛前,几乎没有遇到真正意义的抵抗,直到决赛,才开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面对逆风球。两人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直到走进决赛赛场,已经好久没有闻到真正的血腥气息。
日本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则不然,他们经历了四分之一决赛挽救七个赛点的大逆转,面对实力超群的中国台北组合,更是轻松过关,这种用实战调整出来的战斗状态,绝对是许昕刘诗雯所不具备的。
最后,“收山”传奇难如愿。
对于经历过辉煌的老将,当他们默认某届大赛是他们的收山之作,期待以荣誉结束运动员生涯的时候,心态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导致传奇“收山”难如愿。
2000年的刘国梁、2008年的王励勤、王楠,2016年的张继科李晓霞,都堪称乒乓传奇人物,又带着一种“最后一届奥运”的收山使命。假如收山之作完美落幕,整个生涯都显得更富传奇色彩。
然而,运动员一旦有了这种收山心态,往往不自觉陷入保守、怕输、低迷的状态,领先狂不起来,落后拼不出来,差着一口气,看年轻的后辈笑着跳着超越自己,“收山”常常成为不完美的绝唱。
对比之下,要知道2000年的孔令辉、2008年的张怡宁、2008年的马琳、2016年的丁宁,虽然在事实上,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奥运会夺冠,但在他们夺冠的那一刻,是未曾想着以本次比赛收山的。
而许昕刘诗雯组合,从年龄和打法上看,几乎都无可能参加下一届奥运,这几乎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刘诗雯的情况更加特殊,她是第一个获得了最近一次世乒赛单打冠军却无缘奥运单打阵容的国乒选手,教练组非常希望,以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奥运混双冠军,来弥补她失去争夺大满贯机会的损失。如此,这种职业生涯末期的补偿意味就更为明显。
综上,在本次奥运乒乓球混双决赛之前,一些玄之又玄的因素,已经悄悄偏向了日本组合,心态、技术、状态,其实暗含着日本队的诸多优势。
可能,无数乒乓球迷都希望时光倒流,有人告诉第四局第五局的许昕,不要一味拉下降期的远台弧圈了,对手一旦防住,就是一个借力的攻势。看遍技术分析,似乎这是中国队唯一的能称为技术层面失误的环节。
然而,一切都没有如果。
刘诗雯混双丢金成遗憾,她无缘奥运女单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混双失利不是许昕和刘诗雯的错!这和女排失利是同一个问题,是领导的责任!为什么对队员的伤势估计不足?为什么不让年轻的队员顶上去?这种太重旧情太看重过去成绩的思想阻挡了冠军的取得!阻挡了新生力量的发展!应引以为戒!
不停限制你,你还总是拿所有金牌,又不是非常有影响力的项目,非要别人不跟你玩了,把项目砍了才开心?
丢掉一两块金牌,让别人看到希望,才是明智的
既然许昕/刘诗雯是一对组合,那么混双失利,就不能说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这对组合输了。
混双,本就挑战性最大!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增设了混双。虽然当时很多中国球迷很高兴,国乒可以多拿一枚金牌。无疑是当时有点太高兴。
因为这个混双设置了一条又一条的限制条件,特别是每个协会只有一对组合参赛,国乒的双保险没有了。因为混双比赛,不像团体赛,团体赛甚至你可以输两盘,混双一上来,就不能有任何可以输的余地,压力太大。
2019年4月份,接受央视《风云会》采访,主持人问哪个金牌不稳,刘国梁说“哪个都不稳”,然后列了一下五个项目,混双排在了第一,也就是说,在刘国梁心中——混双最不稳。
站上巅峰,成为目标2018年奥地利公开赛,许昕/刘诗雯开始搭档,随后开始了强势表现,到2019年世乒赛夺得混双冠军,保持着参赛就夺冠的战绩。
许昕/刘诗雯站上巅峰,也就成为了其他协会的“目标”,别人都憋着劲想去战胜“昕雯联播”组合。无论是2019年亚锦赛的李尚洙/田志希,还是2019年总决赛的水谷隼/伊藤美诚,都曾经把许昕/刘诗雯逼到了绝境。在一次次敲醒警钟。
许昕、刘诗雯、马琳在比赛之后,被刘国梁揪着进行赛后总结也好,赛后训话也罢,这样的画面,球迷都印象深刻。
太顺了,未必是好事到了2021,国乒的直通赛、奥运热身赛,许昕/刘诗雯都遭受到了考验,甚至有一次输给周雨/陈幸同无缘四强。国乒想方设法给许昕/刘诗雯制造困难,让他们做好充足的困难准备。
然而,这一切努力,随着许昕/刘诗雯杀入决赛,甚至到第二局8-1,都化为乌有。因为太顺了,没有什么阻力。特别是决赛对阵水谷隼/伊藤美诚,第一局砍瓜切菜,第二局8-1,有没有球迷和我一样,觉得可以给许昕/刘诗雯直接发金牌了。
这时候,水谷隼/伊藤美诚开始反击了。
以前有过吗?说过许昕/刘诗雯以前被逼到绝境,然后上演惊险大逆转的。但是,许昕/刘诗雯以前在国际赛场,有没有过2-0领先,被别人追平甚至反超的?好像是没有。
于是到了东京奥运会决赛上,当水谷隼/伊藤美诚在0-2落后,以3-2反超的时候,许昕/刘诗雯的心态必然会发生变化。许昕/刘诗雯拿下了第六局,却在决胜局遭遇了溃败。
说到底,这就不能从技术去解释了。
孙颖莎在对伊藤美诚时第三局叫工作人员擦球桌来打乱伊藤美诚进攻节奏,而这一幕也出现在混双第七局2比0时,日本选手也是叫工作人员擦球桌来打乱我们进攻节奏,这一切难道还不能说明混双上我们的刘诗雯和许昕是去趟雷么,在找出日本人除场地外还有多少损招么,如果找不出问题,后面的选手能安心么,能全力以赴么,所以说许昕和刘诗雯得银牌得份量比今牌要重的多!!!
日本人因素被忽略,他们限制我们一对选手,对刘诗雯进行精准研究,她发挥差有原因,不要欺负美女
跟日本人的狡猾和阴险比起来,我们球迷的天真就很容易被忽悠,这混双之所以被从奥运会去掉,就因为此前一直的中国的,但日本恢复后通过几招成功偷袭中国拿下了这枚金牌,一是限定我们只能一对打球,早早知道的刘诗雯后,他们就对伊藤美诚和水鸟进行强化训练,可怜的刘诗雯被打得彻底崩溃,这真要说责任的话,乒乓球队和刘国梁有责任,还是没有意识到一对的隐患,有人说陈梦和马龙就不错。 刘诗雯也31岁了,她的形象真不错,但混双的实力影响太大,本来就是收拍的比赛,居然被伊藤美诚和水谷隼所趁,甚至日本媒体说刘诗雯崩溃都含义怪怪的,显然输了混双就值得深刻反思,不是不能输球,而是刘诗雯太可怜,甚至日本人的嚣张太磕碜了,真的辣眼难看。
福原爱去机场接刘诗雯的时候,他就说日本人要和中国分享乒乓球金牌,最终早早就拿下了混双,当这成为事实后,刘国梁中途就退席走人了,他虽然后来安慰马琳,但不高兴还是很明显,这事实上就是发挥不佳的刘诗雯情绪很低落的根源,她一再道歉,即便没有人说什么,但她绝对能感觉到。 事实上日本人的狡猾在于不是很直白,但我们的行为被一步步识破与利用,她们的双打确实准备很充分,陈梦和王曼昱打平野美宇和石川佳纯就不是很轻松,即便我们的乒乓球水平很高,那么还是有些太轻敌了。
刘诗雯和许昕输掉了混双,确实是刘诗雯没有发挥好,身体有伤是事实,但被对方精心准备了好久一定不要忘记,日本人把这枚金牌精准谋划了5年,我们现在发现都不晚,就怕许多人还单纯怪罪无辜的刘诗雯,她都31岁了不容易,后续对日本队还防备些,不要傻乎乎让伊藤美诚来去自由。
唉,把混双失利责任算到刘诗雯身上是不公平的,双打讲的是配合,所以责任不是哪一个人的,更不能说许昕男双没拉胯,混双就没有责任,其实混双也不是说昕雯组合打的有多不好,只是从备战可能就低估了对手反扑的威力,从而导致日本对手疯狂反扑搏杀时,没有及时调整,想出和有针对性的战术,导致连输三局,乃至输掉整个比赛,其实这也是竞技 体育 的残酷和魅力所在。
不是说因为场地太小影响发挥吗?后期可能完全适应了场地吧……大家都是好的 能进决赛就很了不起。中国人民一定要团结 别人都骑到头上了
球迷别再追责了,事实摆在那里。
许昕在奥运会也曾输过水谷隼,人们都不记得了,他也没有啥心理阴影,更没有躲避他。
许昕就不渴望上奥运单打?就不想大满贯?但是,他不纠结。
许昕不管怎么换教练,他都理性服从,从不感性对待教练,也没有与哪个教练和与不和的传言,更没有得到哪个教练的特殊青睐。
许昕与队友之间的比赛都是心平气和,绝不给队友丢面子的结果。
还不够吗?
补充一条,许昕的人生格局大
我觉得混双的问题,我还是觉得许昕没有打出狠劲,没有主动发动,导致压力全部传导到刘诗雯身上。让刘诗雯去扛水谷隼的搏杀,你觉得能吗?第四局是刘诗雯扛下了,但是第五局体力和状态必然拉胯。
同样是之前打了双打,许昕能获胜,为啥刘诗雯不行?
本届东京奥运会国乒队伍的比赛已经全部结束,拿到了男单和女单的金银牌,男团和女团的金牌以及混双银牌,这个战绩可谓是相当出色了,是任何一项运动的代表团不能相比的。其中最为遗憾的就是混双比赛,老将刘诗雯与许昕的组合意外输给了日本组合伊藤美诚和水谷隼,给两位老将最后一次奥运会之旅留下遗憾。赛后刘诗雯泪流不止,十分难过,还缺席了之后女团的比赛。刘诗雯作为功勋老将,并没有参加本次奥运会的单打比赛,让很多观众不解,刘诗雯无缘奥运女单原因曝光,不幸却又非常幸运,混双丢金成遗憾。
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曝光了刘诗雯没有参加东京奥运会单打比赛的原因,原来是在2020年刘诗雯肘部受伤,接受了手术治疗,在这一年打的比赛比较少,状态不是特别稳定,但同时她又是2019年世乒赛的冠军获得者,实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因此教练组研究决定让刘诗雯参加混双和女团的比赛,单打比赛由陈梦和小将孙颖莎参加。
不能参加单打比赛,对于刘诗雯而言还是非常可惜的,因为毕竟她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了,也希望能够像马龙一样能够在退役之前拿到一枚奥运会单打金牌。从这一点来看,她是非常不幸的,在奥运会前夕受伤。但换个角度想想,刘诗雯没有参加单打比赛也是非常幸运的,如果她带伤上阵,很可能会被伊藤美诚等选手拉下马,对于她而言那样更不好受,还不如就不打了。
此次混双比赛的失利队刘诗雯的打击很大,也让她的职业生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憾。同样的,许昕必定也是非常难受,失去了这样一枚金牌。
许昕刘诗雯咋就输了呢?
因素很多,男女有别,对手不同。许昕是1990年的,今年29岁了,刘诗雯是1991年的,今年也28岁了,两人都是国家乒乓队的老成员了,都是参加过男女混合双打的成员,两人有很多的相似性。因此,难免被爱好体育,关注体育的人拿在台面上做对比,评价他们的实力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两个人都同样很优秀,只是他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处境,所以我们无法非常精确的对比他们的实力,我们只报以鼓励的心态就好了,不要过于苛刻的深究下去。
一、性别差距首先来说,许昕和刘诗雯,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真的不是性别歧视,男性和女性差距是很大的,在构造上有特殊性,在比赛过程中,男女的性别差距会给比赛带来很多的变数,所以这就会成为比赛输赢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且男女有别,身体素质更是没法比,即使两个人都是国家队的运动员,都有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师帮他们调理身体,也有专业的教练指导他们训练,以提高身体素质,但是两人也还是有很大的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许昕的身体素质不说比刘诗雯太强到哪去,但是作为一个男性,体力和耐力上一定比刘诗雯强很多,这就是导致他们俩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
二、对手他们两人之间面对的对手是不同的,刘诗雯输给了陈梦,这确实让我们这些观众想象不到,但是从之前的交手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刘诗雯的胜率偏低,本就在陈梦面前处于劣势。所以说许昕和刘诗雯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再者说,刘诗雯因为年龄逐渐的增大和她打法的落后这都导致她的成绩并不是很好,这可能是教练的问题,也可能是她自己的天赋未到,也许只能说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总而言之,不要因为刘诗雯输球就开始抨击她,毕竟上文说到刘诗雯确实年龄偏大了,打法又比较落后。因此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又或者说,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人。
因为有了奥运,每天都挺快乐!
尤其,每逢中国队比赛,总是要打开电视,
认认真真,从头到尾,酣畅淋漓看完比赛!
昨晚这场比赛,看得却很憋闷!
“新闻组合”——许昕与刘诗雯,进入混双决赛。
对手是日本组合 水谷隼和伊藤美诚。
刚开始,打得还不错,比较正常,中国队二比零领先。
这是预料之中的,日本组合原本就不是中国组合对手。
“新闻组合”自结队以来,
已经取得33胜1负的骄人战绩!
然而,进入第三局,日本人拿出了绝地反击的狠劲儿,
噼里叭啦,不管不顾……
不但连胜两局,
第五局,再取胜,
3:2,反超中国队而领先!
好在,第6局,中国队冷静下来,
终于,将比分扳平。
问题出在第7局,决胜之局。
也是奇了怪了,鬼使神差,不可思议!
一开局,中国队竟然0:3。0:4。0:5……连输5分!
此时,教练原本应该立即叫停,
一来,刹刹日本人的煞气,
二来,鼓鼓中国人的士气,
然而,没有,教练马琳似乎消失了,不见他的踪影,
只好听凭二位有些发蒙的中国队员继续抵抗
当此时也,“新闻组合”简直像是变了个人,
竟然频频失误,毫无还手之力!
眼睁睁看着日本人又拿两分!
0:7!
我不看了,不看了!
老伴受不了这场面,吩咐立即将频道调换!
尽管,此时,播音员在反复说着“一切皆有可能!”
并说,“我们相信,中国组合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然而,奇迹并未出现!
调回频道,
已经看到刘诗雯在哭着说,对不起我们的团队……
是的,为了他们的这一天,
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他们的多少天!
据那天央视主持人介绍,
单是模仿对手的中国选手,就有若干队……
许昕则沉着脸,表情沮丧,没有说话。
许昕刘诗雯咋就输了呢?
原本那么强大、那么有希望的一对选手!
稍加分析,新闻组合输在两条。
一是心理。
二人是抱着拿冠军的期许来到东京的,
一路走来,也没有碰到多么强的对手,
决赛中这俩日本人,曾经败在名下,
只要正常发挥,冠军显然已经在握!
然而没有想到,这俩小日本本土作战竟然如此顽强,
而且,从第三局起竟打得如此精彩,
简直打疯了!
这是原本没有料到的,
那么很有可能,这枚原本计入中国账中的金牌,
就要落空,
对于号称“梦之队”的中国乒乓球队,
这是很不好消化的事实……
越想越多,越想越复杂,越想越可怕……
心理变形了,
技术也就变形了,
于是……
二是年纪。
1991年出生的刘诗雯,今年已是而立之年,
在中国乒乓女队 历史 上,已属高龄!
许昕比起搭档,还要大上一岁,
虽然老当益壮,毕竟廉颇老矣,
和年轻人比起来,
倘若三下五除二,迅速结束比赛,
倒也问题不大,
但是,一旦出现胶着场面,打拉锯战,持久战,
人老一点,肯定体力就要吃亏一点,
这不是靠心理和精神可以弥补起来的……
昨天的比赛,原本是中国队金牌丰收日,
但是,然而,好几块可能入帐的金牌,
没能如愿进帐。
比如,十米跳台男子双人,
英国组合堪称完美的发挥,
令中国另一“梦之队”屈居次席!
“梦之队”没能完全圆梦,其实并非坏事,
哪有一个国家把某一项目完全且长期垄断的道理?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更多人竞争,更多人分享,
未尝不是好事。
正要搁笔之际,传来两个消息,
一好,一坏。
好消息是,为中国夺得首金的杨倩,
乘胜追击,与另一杨姓队友组合,
战胜美国队,为中国射击队再添一金!
坏消息是,中国女排,
继开局以0:3不敌土耳其后,
今天又以0:3再次输给美国!
虽然,理论上出线甚至夺冠的机会仍然存在,
但是,纵观两场比赛,朱婷已经不是5年前那个
举手便打,一打即中,令对手胆寒的朱婷了!
中国女排,似乎也不是那个
如此实力强大的中国女排了,
毕竟,比赛,主要还是拼的实力,
女排实力,显然已经大不如前,
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
否则,6局之中,哪怕我们拿下一局也好呀!
当然,毫无疑问,我们一如既往支持中国女排,
不过,奏国歌升国旗的目标,
可能要做小小的修改,
能站上领奖台,
已经值得祝贺。
奥运还在继续,
每天的欢乐和精彩,还在继续……
哪怕有疫情,也要办奥运,
日本和奥委会的这个坚持,
看来还是对的。
新冠必将长期影响和改变人类,
既然如此——
疫情照旧,
精彩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