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清佟健2015,庞清佟健2008奥运会
1.佟健的训练历程
2.庞清的社会评价
3.佟健的主要成就
4.有哪些脍炙人口的励志故事
5.陈滢的职业经历
6.本届东奥会花样滑冰冠军是谁?
经过近4个小时的鏖战,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终于结束,中国名将申雪/赵宏博以精彩的表演夺冠,不仅圆了自己多年的冬奥会夺金梦想,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本届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更为中国花滑拿到了历史上的首枚冬奥会金牌。
另外,庞清/佟健出人意料地献上了一套近乎完美的自由滑,令全场观众如痴如醉。比赛终了的那一刻,全场观众起立鼓掌祝贺,佟健深情地俯身亲吻了冰面。他们的这套自由滑得到141.81分,排名第一。这不仅是他们获得的历史最好成绩,也刷新了国际滑联的自由滑最高分纪录。庞清/佟健最终以总分213.31分获银牌。这是这对老将首次获得冬奥会奖牌。
After nearly 4 hours of fierce battle, the Vancouver Winter Olympics figure skating competition is finally over, China's famous Shen Xue / Zhao Hongbo won with brilliant performances, not only to fulfill their dream of many years of Olympic gold for Chinese delegation to get the on this first-ever Olympic gold medal won by Chinese Flower Slip in history on its first Winter Olympics gold medal.
In addition, Pang Qing / Tong Jian unexpectedly presented a cotton perfect free skating, so intoxicated audience. The end game of that moment, the audience rose to applaud the audience, Tong Jian affectionately leaning over to kiss the ice. Their set of free skating to be 141.81 points, was ranked first. This is not only the history they receive the best results, but also set a record of highest score ISU's free skating. Pang Qing / Tong Jian were the ultimate silver medal with a total of 213.31 point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is veteran Olympic medals.
佟健的训练历程
人的一生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一生只有一个梦,一生向着一个目标奋进 。
一旦选择或者从事一项职业,人就将努力奔跑在追梦的道路上 。人是有梦的人,人的一生也是追梦的一生。
佟健就是一个追梦人,他的一生也是追梦的一生,为了自己的花样滑冰事业而顽强拼搏,在他的人生成长经历之中,一直向梦而行,步履铿锵,意志坚定。
他1979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6岁开始学习滑冰,是一个聪颖早慧的孩子,在滑冰项目上很有天赋。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天赋与生俱来,由其父母的遗传基因决定,是别的孩子抢不来夺不走的,想要比他做得更好,只有靠着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去获得。
他14岁与庞清开始搭档,师从姚滨训练 ,人的命运虽然由自己掌握,但也需要一些好的运气,成长的过程中,能够遇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和把自己引入职场中的伯乐非常重要。
人虽然不应该迷信运气,但是,一定要相信,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团队非常重要 。这种事情,也并非可遇不可求,只要自己出色,伯乐自然会找上门,佟健最初步入滑冰正规训练,也是由一位教练所看中。
后来,他又跟随姚滨学习,姚滨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教练,在花滑项目上的变革,极其有成效,而且,他自己是一位综合能力非常强的人 ,在花滑项目上,也是一位极具勇气和创新的人。跟随这样的一位领路人,佟健在事业的发展道路上,避免了许多弯路。
在和庞清搭档之前,他有过一个合作伙伴,但是,对方因故退役,之后,他师从姚滨,师父推荐了搭档庞清 ,不得不说,姚滨独具慧眼,在选人用人方面,很有一套。
两人搭档三年之后,便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冠军,想要在某一行中做出成绩来,只要心无旁骛、集中全力做三年,就可有收获 ,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好的团队,要在赏识你的人手下努力,入对行业选对人非常关键。
他们三次参加冬奥会,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他们收获了自己的银牌,这一次比赛,夺冠的是他们的同门师兄师姐赵宏博和申雪 。也在这一年,他和庞清情定终身,决定牵手一生,都灵世锦赛,两人夺冠后,高调宣布自己的恋情。有时,好的爱情,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好的氛围和勇敢的斗志。
庞清也是1979年生,哈尔滨市人,2016年,两人结婚,同年,生下长子,2019年,两人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两人退役后,开设了自己的冰上艺术中心,教授孩子们学习花样滑冰,每天大约有200多个孩子跟着他们学滑冰,其中有出色的弟子十几人。有人觉得不解,一个奥运亚军,干吗要大材小用。
佟健回答,他讲,所有行业,都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人才,花样滑冰,也需要对孩子们尽早培养,如果能把自己的感悟传授给他们,他们就会向一个正确的方向走,这样做,不仅对行业有利,对孩子们的成长也很好,于是,他们决定这样做。 在看着孩子们滑冰的时候,他们会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情景,孩子们追梦圆梦的过程,也是他们继续在梦想道路上奔跑的过程,他们觉得,花滑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中,他们的一生,都离不开花滑。
一个追梦的人,必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奋斗将是他们人生的进行时,也是他们生命的常态。
在佟健的心目中,花滑是一种文化,也有自己的运动礼仪,那就是女士优先。在和庞清搭档的时光中,他给了庞清一个承诺,那便是他们一起共建一座冰上艺术中心。 现在,他的这个承诺实现了,两人也由合作伙伴成为伴侣,成为亲人之后,他们还是事业伙伴,依然携手追逐彼此相同的花滑梦想。好的爱情,就是彼此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走到了一起,哪怕时光渐逝,梦想依旧不变。
在经营艺术中心的过程中,他把艺术和运动相结合,倡导 健康 、 时尚 的生活理念。在他看来,一旦一项技术做到极致以后,便会成为一种艺术 ,在培养孩子们的过程中,他要求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滑冰动作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对他们的训练充满了呵护和加持。人生就是一种鼓励和爱护的过程,也是一种向着更好发展的过程。
庞清和佟健一共参加了16次世锦赛,13次取得世界前五的成绩,还获得过2006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和2010年意大利都灵世锦赛的冠军。他们一共参加了四届冬奥会,在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比赛中获得亚军,也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久经考验,卓越超群,获奖不断 。两人从1993年合作,一起在冰场上度过了22年时光。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有许多难忘的记忆,对于两人而言,也有许多的刻骨铭心。
在他们的合作过程中,两人也有打仗的时候,初次拉手,也觉得难为情,一度下不了手。最初训练,教练不在的时候,仍然是谁也不服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13年之后,两人才把事业与感情融合在了一起 ,这一年,他们彼此开始珍惜自己的合作关系,虽然也有矛盾,但在合作的过程中,觉得花滑能让他们搭档一起比赛的时间也很有限,于是,他们有了一种紧迫感,也越发珍惜起了这种合作,也越发爱惜起了这段时间。
事业和人生一样,一旦在经历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去珍惜,必须能够很好地守护自己的人生,爱护自己的生命,当然,也必须很好的爱护自己的同行者,在一起,那就是一种缘,就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安排,要在意这种安排 ,也要好好的爱惜和珍惜这种安排,这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人生的福利,一旦逝去,想要追寻和抓获,便难上加难。一旦不珍惜,它将不会永在,就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它是稍纵即逝的。
创业的过程中,佟健付出了很多,从选地,到预算、项目停工及未来规划,他都亲力亲为,公司成立后,又在岗位设置,人员使用,规章制定,课程安排,学员招收方面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他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挺了过来,在他而言,这是自己对妻子的一个承诺。 现在,他拥有了自己的运营团队,并和清华附中及二外附中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时,他也会有许多的遗憾,就是在创业的过程,陪伴自己的孩子少了一些,但他一想到,中心运营之后 ,就会有更多的孩子们来学习,来训练,心中顿时又充满了斗志。
在2022年2月22日,夫妻俩还领衔主演了一部冰舞剧,参演的角色,是一些爱好滑冰的孩子们,在剧中,他诠释了我们是一家人,行业是一家人,冰雪是一家人, 体育 是一家人,中国人是一家人的理念 。并在剧中体现了冰雪运动的传承精神,以及冰雪人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英勇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竞技精神,也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它也是一种职业心态和人生座右铭,时时激励着更多的人努力向上,奋勇争先。
在演剧期间,他说,能够站上奥运赛场,获得奥运冠军,是他非常渴望的一件事,无论赛场上压力有多大,一定是心中有国家,身上才有力量。在往前冲的时候,心中一定要装着为国争光的大情怀,才能顶住压力,获得动力,从而完成好自己的比赛。这就是冰雪的未来,这就是冰雪的力量。这就是人生的信念,这就是生命的尊严。这就是挑战,这就是向上。这就是勇往直前,这就是奋发有为。这就是不忘初心,这就是砥砺前行。这就是光荣和梦想,这就是使命的担当。
文/家奴
庞清的社会评价
也许16年前的那个夏天,佟健从教练姚滨给他带来的两个女孩中选择庞清开始,他们就已经违背了花样滑冰双人滑这个项目的“潜规则”——“男孩一定要有力量,而女孩一定要娇小玲珑,现在世界上成功的双人滑组合几乎都是这个模式。而我当初选庞清是受了我之前滑冰舞的影响,我觉得女孩一定要线条修长,而且庞清的性格比较倔强一点,一般来说这样的女孩比较适合一起去完成比较艰巨的任务。”
牵起佟健的手时,庞清还在心里直嘀咕:“他那么瘦,能把我举起来吗?”
当时的姚滨已经把申雪/赵宏博带到了全国冠军的领奖台上,佟健和庞清两个面临着要“下课”的运动员把留在冰面上的希望也寄托在了这个金牌教练身上。可惜,在他们还没学会双人滑的基本动作的时候,姚滨就带着“老大”去了北京,一去就是五年。
五年都没有教练的训练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自由安排,有时候跟男单上冰,有时候跟女单上,看哪个教练指导完自己的运动员还没走,我们就过去求人家教教我们。”等到了要比赛的时候,两个人就开始翻看别人的比赛录像,东拼西凑一套节目,然后在比赛中再连摔带糊弄的混过去。就这样,牵手一年后的庞清/佟健在8个花样滑冰双人滑技术动作中,仅仅掌握了4个。
1994年的一次全国比赛中,庞清/佟健终于又见到了他们的教练姚滨,赛前训练的时候,姚滨把他们叫到跟前,“你们做个难度动作给我看看?”两个人就在冰场上做了个“捻转一周”。
“现在哪里还有人用一周的捻转啊?”看着两个只会挠头的孩子,姚滨又是心疼,又是心急。他用比赛期间仅有的几天时间,教会了庞清/佟健第一个难度动作——捻转两周。
随后的姚滨这样安慰两人,“你们再等等吧,等国家队这边条件允许的时候,就一定让你们去北京训练。”
而比赛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国最后一名庞清/佟健心里明白,“国家队当时对我们来说确实挺遥远的,全国冠军对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太高的荣誉了,我们都不敢想的。”更何况,当时申雪/赵宏博刚刚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姚滨要带着他们准备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但是我们相信教练,如果不信,我们早就不练了。”
四年后,以自费“代训”身份来到北京的庞清/佟健仍然过着蹭冰滑的日子。第一次跟着姚滨上冰,做动作给姚滨看,两个人兴奋得在冰场上滑了一个多小时,累得汗流浃背。而这一年,申雪/赵宏博收获了长野冬奥会的第五名,年龄加起来比他们小了9岁的张丹/张昊也在同年收获了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冠军,而最后一年参加青少年比赛的他们名列第二。从此,姚滨按照年龄的大小把三对分别称作老大、老二和老三。
在通常的家庭里,初为人父母的家长都会对老大报以殷切的期待;老三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谁家的父母都会疼得不得了,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已经好了起来,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而夹在中间的,穿的是老大留下的旧衣服,玩的是老大玩腻了的旧玩具,不能跟弟弟争宠,也过了向哥哥撒娇的年岁。
他们俩为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找到了一个美好的比喻——夹心饼干,“中间是馅,外面看不到,但是口感很好,很美味。我们俩也为这个商量了很久呢,最后就觉得这个形容比较好。”
乒乓球名将张怡宁在一次采访中曾回忆,当2000年奥运会结束,她不用再跟王楠分享一个教练李隼时,自己的感觉是天亮了。但庞清/佟健知道他们只能和老大、老三分享一个教练,他们也希望教练能在训练的时候多看看他们,多给他们说说,可那都不现实。申雪/赵宏博的光环达到他们已经成了中国双人滑的代名词,多少次一起从国外比赛回来,看到人群、鲜花和闪光灯从自己身边匆匆掠过涌向师兄、师姐。有一次佟健看到了一篇关于中国双人滑的长篇报道,里面写的都是申雪/赵宏博和张丹/张昊,一个字也没提他们两个,最后却用了一张他俩的照片。“不过这对我们成长也是个好事。我们碰到了很多问题,没人帮我们的时候,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佟健的主要成就
“古典型美女”庞清
她的名字总与他的名字同时出现,因为他们是一对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她叫庞清,他叫佟健,他们已经“拉手”16年,在师哥、师姐申雪/赵宏博淡出赛场之后,他们成为了中国花滑新的“****”。如今,他们凭借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立足世界赛场,让中国的双人滑继续领跑……
修长高挑的庞清,高大结实的佟健,往那儿一站,无疑是典型的“金童玉女”,却并非双人滑的最佳拍档。原因很简单,庞清太高,在需要大量托举、抛跳的双人滑中,女选手一般都流行娇小型。但这对原先并不被人看好的双人滑选手,却在“拉手”13年后,在2006年3月的加拿大卡尔加里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上终于夺得梦寐以求的冠军,成为继申雪/赵宏博之后,第二对加冕双人滑世界冠军的中国组合。
在不久前举行的2008四大洲花滑锦标赛上,庞清/佟健第三度摘得该项赛事的桂冠。在自由滑比赛中,他们演绎了经典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茱丽叶》,音乐响起,庞清/佟健仿佛在画一幅写意画,缠绵悱恻的爱情,流畅柔美的动作,他们的冰上之舞像一首流动的诗。随着音乐的变化,化身罗密欧与茱丽叶的佟健和庞清,用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现出两人为爱情的痛苦挣扎,当庞清抛三周出色地落冰,张开双臂,佟健也张开臂膀回应庞清时,两人的表情充满着无限的眷恋……最终,他们感动了现场的观众,征服了所有的裁判。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赢得金牌的同时,还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称赞他们“让冰上芭蕾回归它那美丽的天然属性”。
正因如此,庞清和佟健拥有大量的“粉丝”,在“粉丝”们的眼中,他们不仅是冰场上的王子与公主,还是生活中的帅哥和美女。然而,佟健却不留情面地指出搭档,“平时不好看,化了妆才是美女”。他说,要是出席时尚活动,庞清的气质就显现出来了,“有一种古典美”。他还透露:“化妆师最喜欢给庞清化妆,说她是个美人坯子。”不过,佟健坦言,他最初选择庞清做搭档,看上的就是她的外形和自己很相近,比较清爽、秀气。
事实上,庞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时尚女孩,她喜欢逛街、购物、看影碟和时尚杂志,还喜欢刺激和冒险的运动,比如赛车和滑雪。另外,庞清最得意的是,她对服饰的流行趋势了如指掌,对着装搭配也很在行,还常常在参加社会活动时帮助佟健搭配服装。如今在庞清的熏陶下,佟健也在穿着上讲究起来,每每在公开场合出现,都是有型有款的。
有哪些脍炙人口的励志故事
2014年索契冬奥会双人滑第四名(总分209.88分)
2013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法国站 双人滑冠军
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短节目冠军
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花样滑冰双人自由滑冠军。
2011年4月29日莫斯科花滑世锦赛季军
2011年第五次问鼎四大洲花样滑冰冠军。2011年2月18日在台北“小巨蛋”结束的2011年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四大洲锦标赛双人滑比赛中,夺冠呼声最高的中国队组合庞清/佟健不负众望,以199.45分的总分获得金牌。在17日举行的短节目比赛中两人就表现出色,以71.41分排名第一,领先第二名11.42分之多。18日举行的是自由滑比赛,庞清/佟健在第三组四对选手中第一个出场。他们以李斯特的名曲《爱之梦》作为伴奏,比赛中很好地发挥出状态,完美地融入柔和、唯美的音乐中,两人的后外点冰三周跳从起跳、空中转体到落冰均无懈可击,三次托举动作轻松飘逸,单人联合旋转的同步性也十分出色,整个自由滑过程中两人没有出现明显的失误。
最后,庞清/佟健的自由滑技术分总分128.04分。加上前一天的短节目分数,两人在此次四大洲锦标赛双人滑比赛中共得到199.45分第五次问鼎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庞清和佟健之前曾分别于2002年在韩国全州、2004年在加拿大汉密尔顿、2008年在韩国高阳、2009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四次夺得四大洲花样滑冰冠军。
2011年2月5日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 冠军(个人亚冬会首冠)
2010年花样滑冰世锦赛继续在意大利都灵进行,中国名将庞清/佟健在双人滑比赛中以总分211.39分夺得冠军(职业生涯第二个世锦赛冠军)
2010年2月16日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与庞清搭档以短节目采珠人,71.50分 第4名,自由滑节目追梦无悔,第1的成绩夺得银牌,并以141.81分刷新了国际滑联的自由滑最高分纪录。
2009年国际滑联大奖赛总决赛 亚军
2009年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日本站冠军
2009年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俄罗斯站冠军
2009年世锦赛第四名,四大洲赛冠军,第十一届全运会双人滑亚军
2008年世锦赛、四大洲赛冠军,大奖赛中国杯第三名、日本站冠军、总决赛冠军
2007年亚冬会亚军,四大洲赛滑亚军,世锦赛亚军,大奖赛中国杯冠军、美国站、法
国站亚军
2006年世锦赛冠军(个人世锦赛首冠),冬奥会花样滑冰第四名
2005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第六、法国站、中国站亚军
2005年十运会亚军,世锦赛第四名
2004年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第三名,加拿大站、日本站、法国站亚军
2003年世锦赛第4名,大奖赛美国站冠军(新打分制实施后中国首冠)、中国站和俄罗斯站亚军
2002年四大洲赛冠军(个人四大洲首冠)冬奥会第9名,世锦赛第5名
2001年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冠军;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第十名;四大洲锦标赛 第四名;日本NHK杯大奖赛 第四名
2000年全国冠军赛冠军;世界大学生比赛 亚军;加拿大大奖赛 第四名1999年亚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个人首个冠军)
1998年亚洲花样滑冰锦标赛 亚军
陈滢的职业经历
励志故事1:为梦想竭尽全力
索契冬奥会,女子五百米短道速滑决赛,李坚柔作为中国唯一闯进决赛的选手,在三名对手发生意外摔出赛道之后,平稳地完成了比赛,获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花样双人滑,老将庞清佟健发挥稳定,但没有取得奖牌。
在赛场上,一切意外都有可能,上一秒你还是领头羊,下一刻可能已摔到赛道之外;此时你也许还在中下游徘徊,彼时可能就第一个冲过终点;也许你觉得发挥已十分优秀,但对手出乎意料地精彩。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不断地奔跑追逐,结果并不会总尽如人意。用功地学习读书,却难以获得满意成绩;费尽心力做一件事,却发现他人完成得更出色。
这个世界,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令人满意的收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随时影响事物发展进程。
难得的灵光一闪,难逢的大好时机,种种原因都会成为我们取得成功或遗憾惜败的一小点因缘。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应该在那一小点因缘到来之前,就付出最大的努力,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为梦想竭尽全力,而不是斤斤计较于结果。
励志故事2:迎着缺陷奔跑
他是一个严重晕车的农民,一上车,就会吐得一塌糊涂。连骑自行车,他也会恶心难受。他很少出门,连十多里外的小镇也很少去。如果把这个社会比作一辆车,那么“交通”和“信息”就是这个社会的两个轮子,而他的人生因为远离了“交通”,就像缺了一个轮子,他跑不起来了。
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很快赚回了真金白银,造起了新房,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其乐融融。而他只能承包一些田地,种水稻,种小麦,种西瓜,种花生……勉强维持生计。年轻的姑娘很现实,看他造不起新房,连乘车出趟远门都可能吐得要了他的命,没有人愿意嫁给他。
后来农闲的时候,村里人经常看到他跑到车站,尝试着乘车,乘一小段就会要求司机停车,然后蹲在地上吐一会儿。吐完了,再等下一班车来,然后又是乘一小段,下车吐一会儿,如此循环。
为了治自己的病,他徒步走到县医院、省医院,但没有一点效果。他又买了许多医药书,自己琢磨。阅读大量医书后,他终于明白,晕车是由于人的前庭系统太敏感引起的,如果要减轻晕车,唯一的办法就是抑制前庭系统的兴奋水平。
三十岁那年,他对年迈的父母说,自己准备去学车。大家都反对,这样一个一上车就会呕吐的人,怎么可能?但他坚持。
家人帮他找了一位教练,事先告诉教练他的情况。教练答应了老人,但他“一上车就吐”的症状还是让教练接受不了。于是,他每天上车前基本不吃东西,只喝一些盐水,这样肠胃里就没什么可吐的了。神奇的是,症状竟然慢慢在减轻。他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慢慢的,他可以连续驾驶半个小时,身体也没有什么症状了。
他拿到驾照后,借了不少钱,买了一辆二手的旧卡车,跑起了运输,赚下了人生第一桶金,他也造起了房子娶了妻子。后来妻子因为他经常跑长途很担心,他索性卖掉了货车,举债到城里买了一辆出租车。现在他每天有8个小时在出租车上,从来不会晕车了。
有一天,这位司机与我一起吃饭,说起他的故事,他说自己是一个“神医”,自己医好了自己的病。我不明白,当年他怎么知道开车可以医好晕车症呢?
他说,有一次看二战片,片中有个场景:一艘太平洋上的战舰上,士兵们因为风浪太大晕船,此时,战舰雷达上捕获到前面有敌舰,敌舰武器装备精良。舰长知道士兵们因为晕船几无战斗力了,大家的命运凶多吉少。警报发出后,士兵们全部进入战斗位,集中火力射向敌舰,鏖战一个小时后,敌舰仓皇而逃。而让人惊奇的是,所有士兵都没有了晕船症状。
如果当年他没有去“啃”那些难懂的医药书,如果他没有看到这部片子,如果他没有不肯低头的勇气,他现在又将身处哪种情境?
上苍向来不会垂青一个弱者。幸运的是,他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面对缺陷,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并且迎着缺陷奔跑,把可能毁掉他人生的“缺陷”狠狠地打倒在地,终于逆势起飞了。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yuw8
本届东奥会花样滑冰冠军是谁?
参与五届奥运会的现场转播(2006都灵冬奥会,2008北京奥运会,2010温哥华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
2005年-至今连续现场转播十一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2007年-至今连续现场转播七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2014年索契冬奥会女子单人滑的比赛中,夺冠呼声最高的选手之一,日本名将浅田真央在短节目大失水准落到第16名,注定已经跌出了奖牌的争夺,但自由滑中凭借全场最高难度完美救赎,刷新了之前国际滑联自由滑的赛季最高分。滑完最后一个动作之后,浅田真央流下了热泪,眼泪中满含遗憾和激动,令所有观众动容。
陈滢略带哽咽,激情洋溢地解说到:“人生目标是可以通过坚守信念,而不是屈服来实现的。在追求高难度的路上,浅田真央从未放弃!尽管这条路注定会走得很艰难,很孤单,但是上天不会辜负你的勤奋和坚持!” 这段励志解说,通过网络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日本冰迷甚至表示陈滢的解说完胜日本NHK。日本朝日电视台将陈滢的这段感人至深的励志解说录制下来,并对陈滢做了专访。
网友们纷纷留言“ 陈滢今晚对浅田的点评让人百感交集,铿锵有力的字句感染了我们。” “ 感谢您的精彩解说 深情并茂 感动至热泪盈眶。让我终于切身体会到伟大的运动员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竞技比赛本身,而是人生信念的坚持,不放弃不言败,与自己的较量才是最值得敬畏的!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令人动容的夜晚,浅田真央的表演和你的解说也将会久久留在我们心目中!真的很期望你能一直讲到两鬓斑白,在一代一代选手们的美丽演出中,陪着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
在双人滑的比赛中,中国双人滑名将庞清佟健获得第四名,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与奥运奖牌无缘。央视解说陈滢继温哥华冬奥会后再次为庞清佟健的表演奉献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解说。
陈滢解说到:
”自由滑节目《我曾有梦》表达了这对牵手21年的老将对赛场的眷恋与不舍, 以及对职业生涯站上最高巅峰的渴望。本届奥运会是他们的谢幕表演,他们的职业生涯让我想起了 1933年在索契, 前苏联盲人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完成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那句话 “人的一生因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 34岁的他们用他们21年的青春, 实践了对事业的追求. 我想说 , “命运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轨迹,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如愿得到回报. 纵使未获金牌, 他们也依然身披华彩! ”
这段解说催人泪下,让观众在为这对老将充满钦佩的同时,也赞叹于陈滢解说的精准专业,更佩服她出众的文采。网友纷纷在她的微博留言”你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主持人,对庞清佟健《我曾有梦》的解说,应景得让人落泪,谢谢陈滢!“ 伦敦奥运中国体操男团在预赛成绩第六的情况下逆转翻盘,成功卫冕,为中国奥运军团再添一枚珍贵金牌。此场决赛由央视著名评论员陈滢与奥运会冠军李小鹏共同解说。陈滢在技巧类项目上解说的专业性,让不少观众以为她曾是专业运动员。连李小鹏也对此表示叹服:“(难度分)你算得比我还准”。随后陈滢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网友对于“美女”的惊艳也再次爆棚,并纷纷到陈滢的微博表示对她解说的男团决赛表示支持和喜爱 。
评论中网友说:“解说体操的那个叫陈滢的女解说员,业务也太熟练了吧,动作的名称、组别、分数、连接,以及所有运动员的名字、家庭背景,甚至历史比赛成绩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专业术语噼里啪啦往外蹦,无敌了!”解说极度专业和充满热情,和小鹏的互动也很好,从没想过有人能如此无敌!支持你! 解说得专业、敢爱敢恨!”“这次伦敦奥运体操转播,因为有你的解说真是增色不少。我也记住了一位叫陈滢的解说员。”
由于伦敦奥运会央视解说评论工作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超过历届奥运会。8月22日,央视召开“奥运报道主持评论研讨会”,作为央视体操项目资深解说员陈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平时不关注体操的观众可能无法体会,但作为评论员,她知道中国队是在怎样不利的条件下取胜的。在这种背景下,每一分喜悦都会被放大,就是再专业再理性,也无法控制情绪。“情绪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我没有办法不为任何对中国有利的情况感到由衷的喜悦。
陈滢向记者详述了中国队所面对的“不利条件”,她说,国际体操比赛的大环境对中国队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几次修改规则,几乎都是在针对中国队。比如男子体操项目,2008年奥运会吊环难度分能达到7分以上的,只有杨威和陈一冰,双杠起评分能达到7分以上的,只有黄旭和李小鹏,于是2008年以后,吊环和双杠这两个项目历来都有的连接加分被取消。男团解说风波很快得到平息,就是因为在之后的吊环单项比赛中,陈一冰的遭遇让观众对这种不公的待遇感同身受。”
陈滢说,运动员嘉宾和评论员的侧重是不同的,运动员更多的是关注动作的细节,而评论员则要照顾到比赛的整体。如果把解说比作上课,那么奥运会的观众就是从“小学生”到“博士”都有,一定要照顾到所有人的需要。体操比赛不同于其他项目那么直观,一个运动员的动作难在哪,为什么扣分等等,都需要解说表达清楚,而且介绍基础知识和具有专业水平的点评都要兼顾。“体操比赛节奏很快,每个人的动作不到1分钟完成,2分钟后出成绩,不到3分钟的时间,要表达的东西又多,她必须不停地说,语速也更快。”支持陈滢的观众和网友认为,体育比赛是激情飞扬的,解说更需要这样的“真性情”。 温哥华冬奥会,为虎年的世界带来了春意,温暖了这个北半球最寒冷的冬季.中国冬奥军团用实力,用速度,用技术一次次用中国人的方式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红让冬奥会的赛场更加的鲜艳美丽!在中国红无以伦比的中国影像里,有一个声音竟然打动了世界,成为温哥华冬奥会评论席里最美的中国印记!这个声音悦耳,干净。出淤泥而不染!既有金属的质感,又有丝绸般的柔滑;既有职业裁判的冷峻和理性,又有女性特有的温柔婉约......
陈滢,当这个美丽的名字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在《柔板》舒缓而悠扬的曲调中,申雪赵宏博经典的演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申雪赵宏博夺得冬奥会金牌的那一刻,这是陈滢现场解说中直抒胸臆的一句评论,这句话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奥运赛场的残酷和申雪/赵宏博在巨大压力下所爆发出的坚韧气魄,更惊叹陈滢迸发出的热情洋溢。
陈滢没有让自己的声音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她总是在选手完成比赛等待打分的间隙作出点评。干净利索、张弛有度。在点评其他国家的选手时总是不温不火,沉稳干练。在短短的几分钟的点评里,我们从选手的个人资料、以往的比赛信息,以及本次比赛动作的编排、曲目的选择、艺术表现力等等方面得到最专业的点评。声音清晰悦耳,我们不仅惊叹于陈滢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职业裁判水准的专业知识。难怪很多人误把陈滢当作退役运动员或者花样滑冰的职业裁判。美国NBC、日本NHK和德国的电视台也来向CCTV要陈滢解说的比赛录像供交流学习,这多少可以印证她解说的专业水准。
美丽的容貌、动听的声音,睿智与勤勉,从不张扬的人生,这一切结合在一起,陈滢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执着的追求、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花样滑冰的热爱,用自己天籁般的声音,精准的点评和完美的现场语言组织,让冬奥会的舞台第一次为来自中国的声音而喝彩!高贵的气质,平和的心态,一切都做得那么自然,不做作,不卖弄.
恋上“刀尖上的舞蹈”
为了“备战”温哥华冬奥会,陈滢准备的资料有三盒A4纸之多,但实际解说中可能用到的也就十分之一。付出十倍的精力去准备,是因为没有谁能预料比赛现场会发生什么情况,而不论什么情况,解说员都应当及时去解读分析,告诉观众。
在陈滢看来,“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同时,还要把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很难掌握,在比赛现场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对评论员的自控能力要求极高,既要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又要感性地传情达意。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解说冬奥会。但说心理话,压力还是很大。这种心情只在北京奥运会现场解说体操前出现过。在北京我扛下来了,这次我也扛过来了。”
体操注重竞技性,而花样滑冰更注重艺术性,将舞蹈、音乐和速度融为一体。陈滢自认,温哥华花样滑冰比赛是她做解说评论员以来最难忘的一次。 在陈滢眼里,现场解说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乐趣,能激发出她的激情。以至于转播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无法平静下来。陈滢戏言自己总是“入戏太深”,“朋友们都说我是性情中人,也许吧,因为我已经把花样滑冰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
每当比赛的音乐响起,陈滢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全部的注意力和情感都集中在比赛当中。也许是和以前学舞蹈,学表演的经历有关,“在我眼里,每一段音乐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套节目都是一出戏,那一刻一切都是我的。”
天道酬勤 美丽天蝎的低调人生
网上的评论中,有人对陈滢做出如此评价:“我最佩服的就是哪个选手在哪个大奖赛的哪一站什么动作出错她都记得这么清楚,看得出她是真下功夫了”,“不光专业,而且很懂得配合观众,表演开始时,她会安静的欣赏,而只在慢镜回放时才把一些关键的技术要领讲解给我这样的外行,非常理解观众的心理。”还有人表示:“我就是因为一句解说词使自己喜欢上了陈滢的解说和花样滑冰运动。其实有时候“解说动作”是表面的,“传播体育”和“分享感受”是深层的。一套完美的节目,不需要再对一个个跳跃说的那么清楚,于是她说的是“Impossible Dream”的歌词,这段解说被很多节目直接采用;一套遗憾的节目,也不需要再对失误做过多的关注,于是她说的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句话也是被很多节目采用。这里说的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的两套自由滑,相信看过的人都记得。观众需要听到的是对运动员内心的解读,甚至是对观众内心的解读,好的解说就能将所有的感受通过他的声音传达出来,达到各方的共情。陈滢做到了。”
“退役”后希望得到的评价:因为陈滢的解说让更多人爱上花样滑冰,更加关注花样滑冰,并因为关注进而推动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最美声音”温哥华片段
解说申雪/赵宏博比赛:
“1998年长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初出茅庐,惊艳;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四周跳没有成功,铩羽而归;2006年都灵冬奥会带伤上阵,悲壮;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有一句话我特别感动,形容申雪/赵宏博一点都不为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奥运会赛场,申雪/赵宏博用一种境界滑到了最后。”
解说庞清/佟健的比赛:
“对抗无法匹敌的对手 承受难以承受的悲痛 去往勇者已畏惧之地不管多么绝望 不管多么遥远 毫不犹豫的为梦想而战 为了那光荣的使命 即使向地狱进发也毫不退缩 坚守这光荣的使命 闭上双眼 内心必能得到安宁与平静 无所畏惧,带着伤疤的人 将战斗到最后 直到摘取梦想中的那颗星”
成长之路
陈滢大学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由于本科是英语专业,最初在体育频道翻译资料,同时参与赛事配音。那时台里从国外引进比赛的录像,上面带着BBC,NBC等频道的英文解说。工作就是先听译,再翻译成中文并配音。逐渐地在国外解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内容,最终走上了解说评论员的道路。
初涉体育频道,各种专业词汇让陈滢很头疼,因为体操、花样滑冰每个项目都有一套不同的专业术语,光体操项目就有近2000个技术动作,再加上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评分标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每天抱着字典和专项书籍学习,裁判守则更是时刻不离手。渐渐的,解说水平明显超过了其他人,成为央视体操和花样滑冰等项目国际赛事解说的不二人选。
陈滢对记者说作为女性评论员,声音有优势,语速也快,同时她的个人风格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另一方面,性别本身也给她带来了一些麻烦。解说需要时刻保持冷静,但女性本身就是感性的,因此要完成
一次解说,她需要比男性解说花更大的力气去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思维。 陈滢说,她的性格都因为职业发生了改变,遇到问题,开始以理性的方式来分析。
在陈滢看来,“做一名评论员不容易,做一名女评论员就更加不容易。”体育比赛的解说中,如果没有出现问题,就没有人会记得解说员为此做过多少案头工作;一旦因为一些突发状况出现失误,矛头都会指向解说一个人。每个女主持都希望出现在台前,每天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展现自己的美丽,而不希望是在幕后,观众只能听到你的声音。和主持人的台词是团队拟好的,节目都有提词机不同。评论员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时组织语言,所有资料自己准备,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奥运会是各国运动员竞技的大舞台,其中的奥运主播,尤其是漂亮女主播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观众们在看比赛时经常听到几个甜美又熟悉的声音,其中有一个声音很是吸引人,她就是担任本届奥运会体操项目解说的解说员——陈滢。陈滢作为央视解说国家队的一员,在北京奥运会中将主要担任女子体操项目的解说。她见证了女子体操团体在世锦赛的夺冠,也见证了在本届奥运会女团夺冠。
一场比赛是否真正的精彩,除了场上运动员拼搏中的奉献外,坐在场边进行赛事评说的现场解说员,成了烘托比赛气氛的第一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场精彩的比赛,假如没有解说员的穿针引线,只能说是很好看,而不会是很吸引人。但是要是有一位很贴近很专业的解说员给比赛加以精彩的解说,让作为观众的你,却融入到这场比赛中去,无疑,比赛才会是真正的绚烂精彩。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个优秀的解说员,对于转播一场比赛来说,是具有画龙点睛功劳的,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到观看这场比赛的队伍中。
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的表现可以用“出众”来总结,一共收获了9枚金牌,面对如此火爆的夺金项目,看体操比赛的观众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在陈滢解说的体操比赛上,作为观众的我们听到了“京格尔空翻” 、“马凯洛夫”、“前直360接前直540”等一系列的体操专业术语。让我们对体操的认知不再仅仅局限在表面上的精彩。 同时经过陈滢的解说,场上运动员的亮点和一些隐藏的失误,都让我们认识的很清楚,即使象我们这样对体操毫无认知的人,在观看完比赛后,也会记得几个比赛常识,还有一些很枯燥的专业术语,也在陈滢的解说下,变得轻松有趣味起来。看完比赛后,很多观众都表示,看体操比赛是享受,因为既能看中国选手拿金牌,又有专业解说配合。不仅能看到我们中国选手夺得金牌时的兴奋,又能从专业解说员那里,得到与动作相关的精彩解说配合,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赛事享受。陈滢的解说得到了观众的肯定,体操比赛也因为有了陈滢的解说,而更加的好看,可以说陈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解说,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可,应该说是陈滢解说的非常的成功。
要说陈滢为什么能把一场体操解说的那样的吸引人,这就要从她的职业经历上说起,陈滢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担任花样滑冰,体操等赛事解说由于平日里的优良表现,被选上担任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会体操项目的解说员。这是一次偶然,也是一次必然,正是由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灵活的现场发挥,再配合上机智敏捷
的现场反应,让陈滢有幸承担了北京奥运会体操解说评论工作,可以说这次经历对于陈滢来说是难忘的,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幸的。
自我评价:现场解说好比在刀尖上跳舞
奥运会期间陈滢和特邀嘉宾、前体操奥运冠军马燕红一同坐镇体育馆演播室。体操比赛现场的环境非常嘈杂,特别是在可容纳近两万观众的国家体育馆,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工作,要求评论员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一边全神贯注理性地分析比赛,一边感性地传情达意。在陈滢看来,从原来在演播室里解说到奥运会在体育馆现场解说,对解说员的要求提高了不少。陈滢表示,比赛现场,自己在控制喜怒哀乐的情绪的同时,还要把比赛现场的热烈气氛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其中的分寸难以掌握,就好比“在刀尖上跳舞“
观众评价:
有不少网友称赞陈滢的声音好听,解说专业。有央视网友发表评论说:“那个声音充满磁性的是陈滢,她解说花样滑冰、艺术体操都非常专业。陈滢主持得太棒了,很专业,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她的声音也好听,佩服!”也有不少网友在陈滢的博客中表达了对她的喜爱,“她很刻苦很好学。刻苦地学习规则,她解说的项目从二体到花滑规则都超复杂的。从开始时只能认识几个简单动作组到可以深入浅出地介绍规则;从一无所知向嘉宾请教到和嘉宾畅快交流,陈滢一直在进步。她逐步掌握了自己项目的解说规律,该说的时候侃侃而谈,该让观众静静享受的时候果断沉默。她的声音也很美好,看过她解说的视频再看那些絮絮叨叨解说个没完把运动员节目韵律都打乱的视频简直是无语啊她掌握了中立和倾向的原则。诚然,解说员是应该中立的,因为私人感情为谁大声嘶吼是不专业。但解说员也可以是有倾向的,只不过倾向的应该是这些,而陈滢做到了——她倾向自己的祖国、倾向勤勤恳恳淳朴认真的运动员、倾向单纯的美感,而没有偏向名气偏向大牌。
俄罗斯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
俄罗斯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获得冠军,延续了俄罗斯(前苏联)自1964年比利时因斯布鲁克冬奥会以来对双人滑的统治。张丹张昊获得银牌,这也是中国在奥运会花样滑冰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申雪赵宏博获得铜牌,这也是他俩的第二枚奥运铜牌。庞清佟健以0.24分的微弱差距获得第四名。佩特洛娃/蒂洪诺夫获得第五名
- 上一篇:c罗去哪个国家队,c罗在哪个队里
- 下一篇:世俱杯赛程表_世俱杯赛程表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