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克拉瓦,巴拉克拉瓦潜艇基地
1.巴拉克拉法帽的介绍
2.巴拉克拉法帽合法吗
3.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苏德双方各投入了多少兵力呀,各损失多大?
4.克里米亚有什么大的海港
细细的红线。当500名高地人做出了他们标志性的姿态击败了庞大的俄罗斯骑兵部队,克服了重重困难。
这是罗伯特·吉布的著名画作,描绘的是苏格兰第93高地人在俄罗斯的站立。
巴拉克拉瓦战役,俄国(1854年)
来自苏格兰遥远北部的第93团是2500名俄军骑兵与英军占领的补给港巴拉克拉瓦之间的唯一防线。
当时,高地骑兵保护着大约100名受伤的徒步士兵,300名土耳其士兵守在他们的侧翼,俄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骑兵冲锋,似乎肯定会突破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孤立的盟军步兵。不能排成方阵,因为那样会让伤员暴露在外面,给俄国骑兵一条夺取关键补给港的清晰路线,从而可能赢得战争。
所以,第93高地步兵团使用了疯狂的战术,排成了两条纵深的细线,在那个步兵被认为无法与冲锋骑兵抗衡的年代,他们选择了在空旷的地方与冲锋骑兵对抗。
“伙计们,这里没有退路。你必须死在你站的地方。”——科林·坎贝尔将军
骑兵中队向他们英勇的队伍冲去,经验丰富的高地步兵停止了射击。但在侧翼,土耳其士兵从极远的距离发射了一次齐射,然后散开,逃离战场,留下高地人独自一人,他们停止了射击。
在500码处,第一排苏格兰高地人发射了一波荡漾的齐射,然后跪下,让第二排人在后面,再次发射毁灭性的齐射。
第93团是为数不多的实用新型1851军用步枪进行训练的团之一,这种步枪提高了射击的精度、射程和速度。
在200码远的地方,高地人发动了又一轮精确的齐射,大量击溃了骑兵,他们转身向后撤退,重新集结。
俄罗斯派出另一波骑兵中队,试图突破的侧面已经抛弃了土耳其,高地人的纪律仍然强劲,转过身,向俄罗斯中队的翅膀,杀死许多的骑兵用重复的截击和驾驶准确的火灾。
我写过更详细的关于英国的线主义。
俄军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撤退,第93军排成了一条细线,他们以为自己会死,却顶住了骑兵的猛烈进攻,成功地保住了补给港,保护了受伤的战友。
“俄国人向高地人猛冲过去。土地在他们的马蹄下飞逝;他们每迈一步都加快速度,冲向那道顶部有一排钢铁的细细的红色条纹。——战地记者W·罗素
雷卓夫将军命令使人想起他的2500名俄国骑兵的部队撤退,在几个中队被细细的红线阻挡和击退后,在一个山谷里等候。这时斯佳丽将军率领他的英军重型旅,以3比1的兵力进入山谷,攻击俄国骑兵。
“它确实宏伟壮观;在我看来,反对您的人数众多,俄国骑兵遍布整个山谷,重型旅的胜利是我见过的最光荣的事。——1854年法国将军对比特森上校说的话。
巴拉克拉法帽的介绍
克里木战争即东方战争,是俄国与同盟国争夺近东统治权的战争。19世纪中叶前夕,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大不列颠和法国,都加紧了在近东的扩张,以夺取新的市场和获得殖民地。西方列强的扩张意图遭到了俄国的反对,当时,俄国正力图维护它在黑海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巩固它在巴尔干和外高加索的地位。土耳其反动势力在一些西方外交家的怂恿下,也在酝酿计划,想从俄国手中夺走克里木和高加索。东正教与天主教之间1852年在巴勒斯坦的“圣地”归属权问题上的争执,成为克里木战争的导火线。
1853年2月,尼古拉一世派遣他的特使缅施科夫海军上将前往伊斯坦布尔,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认俄皇对苏丹统治下的东正教臣民有特别保护权。土耳其自恃有同盟国撑腰,于1853年5月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牒,并允许英法联合分舰队进入达达尼尔海峡。俄国遂与土耳其断交,并于1853年7月3日派兵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1853年10月9日,土耳其苏丹阿卜杜·麦吉德在大不列颠和法国的支持下要求俄国归还这两个公国,并于10月16日对俄国宣战。1853年11月1日,俄国宣布与土耳其处于战争状态。在多瑙河战区,土耳其集中了驻克里木土军总司令奥美尔·帕夏元帅约15万人的部队与哥尔查科夫将军8.2万人的俄军相对峙。
在黑海,局势对俄国较为有利。俄国舰队比土耳其舰队强大得多,因此,不仅可以积极利用它来对付土耳其的海上兵力,而且还可以积极利用它来协助陆军的行动。对峙双方都没有制订具体的战争计划。俄国政府认为,事态不会发展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可以限制在军事威胁的范围内。因此,俄军统帅部出兵多瑙河两公国之后,遂在巴尔干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土军尽管在兵力上占颇大优势,但其统帅部认为还是等盟国参战为妥。在高加索,俄军的绝大部分部队被调去镇压山地居民的起义,只剩下有限兵力防卫与土耳其的接壤边界。因此,为了对付阿勃迪一帕夏的近10万人的土军,俄国匆忙组建了一个3万人的军队,由别布托夫将军指挥。
俄军统帅部基于敌方拥有比自己多2~3倍的优势兵力,遂打算实施先敌突击,以期同时歼灭驻在边境地区企图入侵俄国领土的敌军。土军指望与山地居民部队协同一起在当地进行一些有成效的战斗行动。
在高加索战区,土军于1853年11月初首先转入进攻,企图向亚历山大罗波尔和梯弗里斯推进。俄军成功地挫败了土军的这一企图。1853年11月26日,土耳其的阿尔达汗军被安德朗尼科夫将军所部击溃于阿哈耳齐赫附近,而12月1日,艾罕默德·帕夏指挥的土军主力又被别布托夫将军的部队击溃于什卡德克拉尔附近。1853~1854年间冬,高加索战区的战斗行动实际上已经停止。
在同一时期,多瑙河战区的战斗行动也很有限。1853年11月初,俄军对在奥尔特尼察村附近横渡多瑙河的土军发起攻击,毫无成效。土军于1854年1月6日在切塔季的进攻,1854年2月3日在茹尔扎的进攻和1854年3月4日在克勒拉西的进攻,均被俄军击退。从战争一开始,俄国黑海舰队就卓有成效地活动在敌海上交通线上,将土耳其舰队封锁于各港口之内。
1853年11月30日,在锡诺普港湾发生了一场海战——锡诺普海战,此战以全歼土分舰队和俘虏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而告终。锡诺普海战的胜利,是俄国在战略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土军在巴什卡德克拉尔的溃败和其分舰队在锡诺普的覆没,说明了土耳其失败已不可避免,并促使大不列颠和法国很快参战。
1854年1月4日,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负责护卫土耳其交通线。大不列颠和法国敌视俄国的这一行动表明它们实际上已经参战,俄国政府遂于1854年2月21日宣布与大不列颠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
俄国被迫与拥有约100万军队的同盟国进行战争。俄军只有70万左右,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它的舰队基本上是由陈旧的帆力舰船组成,军队的武器主要是射程短的燧石滑膛枪,而当时联军装备的多半是线膛枪。奥地利、普鲁士和瑞典都有可能站在反俄同盟方面干预战争,这一危险迫使俄国将军队的主力放在西部边境地区。战斗在几个战区同时展开。为了在巴尔干先发制敌,尼古拉一世命令在该地转入进攻。
1854年3月23日,俄军在布赖洛夫、加拉茨和伊兹梅尔强渡多瑙河。进攻发展顺利,占领了伊萨克恰、土耳恰和马钦。5月17日,俄军开始围攻锡利斯特里亚。保加利亚人民把俄国士兵作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解放者来欢迎。希腊北部爆发了反土耳其起义。
然而,奥地利所采取的敌视俄国的立场及其随时都有可能参战的危险,迫使俄国政府命令西部和南部边境地区武装力量司令帕斯凯维奇元帅将俄军从多瑙河撤回。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被奥军占领,这两个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遂遭镇压。
1854年4月22日,联军舰船炮击敖德萨。6~7月间,英法联军在瓦尔纳登陆。联军舰队将俄国舰队围困于塞瓦斯托波尔。在高加索战区,土耳其人集中了穆斯塔法·扎里夫·帕夏近12万人的军队,于1854年5月在亚历山大罗波尔和库塔伊西两个方向上对4万人的别布托夫军转入进攻。当时,别布托夫军主力正在阻击沙米尔指挥的山地居民部队对格鲁吉亚东部的进犯。尽管如此,安德朗尼科夫所部于6月16日在乔鲁赫河附近的战斗中仍然突击并击溃了土耳其的巴统军。7月29日,俄国的一支部队在钦吉尔山口的一次遭遇战中击溃了土耳其的巴亚济特部队,并于7月31日占领巴亚济特。8月5日,土军主力在丘留克—达拉被俄国的亚历山大罗波尔部队击溃后,被迫逃窜。结果,土军被粉碎,失去了积极的战斗力。
1854年春,战斗行动在波罗的海展开,被派到这一地区活动的是海军中将纳皮尔指挥的英国分舰队和帕塞瓦尔·德申指挥的法国分舰队。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有26艘帆力战列舰、17艘巡航舰和轻巡航舰,其中仅有11艘是蒸汽舰。舰队由3个分舰队组成,两个在喀琅施塔得,一个在斯维亚堡。
为了从海上保卫基地,俄军首先大规模设置水雷障碍。敌人在行动上优柔寡断,谨小慎微,仅对沿海一带实施炮击和小规模的登陆,及捕获商船。8月16日,联军舰队和一支1.1万人的登陆队,攻占了阿兰群岛上仅有1600名陆海军士兵守卫的俄军主要堡垒博马尔宗德。联军在其他地区的登陆均告失败。
1854年秋,联军舰船驶离波罗的海。在北方,1854年间有几艘英法舰只驶入科拉湾,炮击了渔村科拉,随后又进入白海,企图攻击索洛韦次群岛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但未获成功。在远东,海军少将普莱斯和普安特所率英法联合分舰队于1854年8月30日驶进阿瓦恰湾,并于9月1日攻击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1854年9月1日和5日,敌登陆兵上陆,企图攻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但未成功。联军死伤约450人,于9月8日撤离阿瓦恰湾。联军在以上所有战区的战斗行动仅起一种辅助作用,旨在迫使俄统帅部分散兵力,并诱使其将部队调离主要战区克里木。
1854年9月14~18日,盟国舰队以强大的兵力支援和掩护一支远征部队在克里木半岛耶夫帕托里亚以南实施登陆。由于俄国陆军和舰队处于被动状态,联军部队通行无阻地登陆,并开始向南推进,于1854年9月20日与防守在阿利马河地区的缅施科夫军遭遇。
由于法国圣阿尔诺元帅和英国腊格伦将军所率法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且技术装备优良,再加上缅施科夫优柔寡断,俄军惨遭失败,被迫向塞瓦斯波尔退却,尔后又退向巴赫奇萨菜地区。俄军的这一机动,使沟通克里木和乌克兰后方地区的交通线得以完好无损,对敌登陆部队的翼侧和后方造成了威胁,但同时却使为数不多的塞瓦斯托波尔守备部队失去了陆军的掩护。联军统帅部决定不从北面进攻塞瓦斯托波尔之后,遂采取了迂回机动的方法,英法联军越过因克尔芒,从南面抵近塞瓦斯托波尔城。英军夺取了巴拉克拉瓦,而法军则夺取了卡梅什港,并开始在这两个地方建立后方基地,以保障后续战斗行动。
1854年9月25日,塞瓦斯托波尔城内宣布戒严。由此开始了历时349天的英勇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约有6万人的英法联军遭到只有1.8万名俄国步兵和水兵的塞瓦斯托波尔守备部队的抵抗。塞瓦斯托波尔临海一面,有强大的海岸炮台作掩护,但舰队指挥官会议认为这还不够,决定将14艘帆力战列舰中的5艘和7艘巡航舰中的两艘横向沉没在港口入口处,以阻止敌蒸汽舰突进塞瓦斯托波尔内停泊场;其余帆力舰只和所有汽船及蒸汽巡航舰用于保卫塞瓦斯托波尔。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背陆一方,有一座古老的堡垒从北面扼守着通往该城的各条道路。塞瓦斯托波尔南部的陆上工事刚刚开始构筑。然而敌人却未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拖延了攻城的准备工作,致使要塞守备部队在居民的协助下构筑了一道7公里多长、由8座棱堡和大量中间工事组成的防线,从南面完全保障了塞瓦斯托波尔的安全。领导城市防卫工作的是海军中将科尔尼洛夫、纳希莫夫和海军少将伊斯托明。
1854年10月17日,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进行了第一次炮击。有120门火炮和1340门舰炮同时从陆上和海上对该城进行了轰击。俄军仅有268门火炮对敌进行了还击。敌人指望以海陆两面的猛烈炮火摧毁要塞的陆上工事,尔后一举攻占塞瓦斯托波尔。但是,俄军海岸炮台的还击使敌围城火炮和舰只受到较大损失,从而迫使腊格伦将军和康罗贝尔将军推迟了进攻。俄国野战军再度向塞瓦斯托波尔推进,后据守于梅肯集高地。10月17日,科尔尼洛夫海军中将在巡视筑垒线时,在马拉霍夫岗被炮弹炸伤后死去。缅施科夫在得到援兵之后,遂决定于1854年10月25日对巴拉克拉瓦谷地的英军外围工事实施攻击。俄军夺取了敌一些多面堡,击溃了卡迪根将军指挥的英国骑兵,迫使敌放弃了对塞瓦斯托波尔实施进攻的计划。
然而,巴拉克拉瓦会战的战果却未能得到扩大。11月5日,因克尔芒会战发生,俄军战败。但是,俄军具有无比的顽强精神,他们使敌人受到很大损失,使英法联军统帅部不得不放弃强攻塞瓦斯托波尔的企图,被迫转入长期围攻。
1854年,交战双方在奥地利的调停下开始进行停战谈判。大不列颠和法国提出要求: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不承认俄国对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保护权和拒绝俄国单方面庇护土耳其苏丹统治下的东正教臣民的主张,还提出了实际上褫夺俄国通向多瑙河口的通道的要求。
1854年12月14日,奥地利彻底撕破了中立的假面具,宣布与大不列颠和法国结成同盟。1855年1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了俄国、大不列颠、法国和奥地利公使会议。俄国认为同盟国所提条件无法接受,和谈于1855年4月中断。
1855年1月26日,撒丁王国参战,向克里木派去了一个1.5万人的军队。
1855年,战事在所有战区持续未断,但克里木战区仍然是主要战区。在波罗的海活动的是海军少将邓达斯指挥的英国分舰队和海军少将佩诺指挥的法国分舰队。这两支分舰队在喀琅施塔得附近被俄国水雷炸毁几艘舰只之后,其活动有些收敛,仅对沿海进行封锁和炮击。8月18~23日,英法分舰队才企图夺取赫尔辛福斯及其防卫要塞斯维亚堡,但未获成功。至11月底,敌所有舰只驶离波罗的海。在白海,联军的6艘舰只从6月到9月一直进行封锁活动,但成效不大。在太平洋沿岸,联军在杰卡斯特里湾的登陆也被击退。
在高加索战区,俄国穆拉维约夫将军所部于1855年春在埃尔祖鲁姆方向发起进攻,将土守备部队困于卡尔斯城内。联军企图以登陆兵在黑海沿岸登陆和奥美尔·帕夏的远征军从苏呼米发起进攻来解卡尔斯之围,但未能奏效。巴格拉季昂·穆赫兰斯基将军率领的一支俄国部队于1855年11月4~6日在英古尔河一线对土军进行了阻击,但一直到茨赫尼斯茨卡利河畔才将其阻止住。在这当中,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居民反土耳其的游击活动也起了作用。卡尔斯城守备部队待援无望,于11月28日投降。奥美尔·帕夏率残部退向苏呼来,1856年2月由此乘船撤回土耳其。联军利用俄国在黑海沿岸一带兵力有限这一机会,在黑海和亚速海沿海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
然而,主要战事仍在塞瓦斯托波尔城下展开。塞瓦斯托波尔守城军民不愧是积极防御的杰出榜样,他们不断出击,给敌人以打击,进行夜间搜索来骚扰敌人,开展卓有成效的地雷战,在棱堡前面构筑一些新的野战工事。他们将火力与堑壕的使用巧妙地结合起来,首创了多种阵地法。防御工程构筑是按照俄国著名的军事工程师托特列本和捷利亚科夫斯基的原则实施的。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们在武器、弹药和粮食方面极端困难,他们为沙皇俄国军事上、经济上的落后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俄国士兵和水兵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斗志。如中尉比留廖夫、水手长斯杰潘·布坚科、水兵彼得·科什卡和费多尔·扎伊卡、士兵阿法纳西·叶利谢耶夫和雅科夫·马霍夫、水兵的女儿塞瓦斯托波尔的达莎,以及其他一些塞瓦斯托波尔的英雄都成了当时闻名全国的人。
3月19日,伊斯托明在敌炮击勘察加多面堡时中弹身亡。沙皇政府命戈尔恰科夫将军接替缅施科夫的职务,但这对后来的战斗进程并没有起什么重要作用。
1855年4月9日,联军开始对塞瓦斯托波尔实施第2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进行了英勇抵抗,迫敌再度延缓了康罗贝尔早就认为必遭惨重损失的强攻。
在这之后,康罗贝尔就被主张采取更为积极行动的佩利西埃将军所替代。联军在1855年5~6月初对塞瓦斯托波尔实施了第3次炮击和随之进行了数次攻击,夺取了俄军的外围工事。
6月18日,英法联军在第4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之后再度发起强攻,同时,也对科拉别尔方面的几个棱堡实施了主要突击,但均被击退。双方损失惨重,俄军损失5000余人,联军损失7000余人。
马克思在评价这次强攻的结局时指出:“1855年6月18日曾经打算在塞瓦斯托波尔城郊演出修订版的、另一种结局的滑铁卢会战。但结果是英法军队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失败。”6月28日,纳希莫夫在巡视马拉霍夫岗前进阵地时负了致命伤。8月16日,戈尔恰科夫试图再次将敌引开,遂向敌在黑河的阵地发起攻击,但因组织准备不力,进攻失败。以佩利西埃和西蒙斯为代表的联军统帅部下令进行了第5次炮击,紧接第6次炮击之后,其部队随之于9月8日对塞瓦斯托波尔发起总强攻,结果夺取了塞瓦斯托波尔防御配系中的关键阵地马拉霍夫岗。
俄军统帅部决定放弃城市,撤到塞瓦斯托波尔港湾北岸,将弃置的舰船全部沉没。
1855年底,战事实际上已经停止。双方在维也纳恢复谈判,俄国政府被迫作出让步。当时,俄国国内受过训练的后备兵已经没有,所储武器弹药也几乎消耗殆尽。军事税收和军事动员使农业衰竭,国家面临饥馑与流行病疫的威胁。所有这一切都促进了农民反农奴制运动的发展。
此外,瑞典、普鲁士,特别是奥地利这几个国家的立场对于俄国来说越来越具有危险性,奥地利公然以战争相威胁,以迫使俄国政府让步。
1856年3月30日在巴黎签订和约。俄国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条件。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准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上设防。俄国将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土耳其,并归还卡尔斯,承认由各强国对处在苏丹宗主权之下的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三公国实行集体保护。
克里木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带有侵略性的。在整个战争中,俄军损失52.2万余人、土军损失近40万人、法军损失9.5万人、英军损失2.2万人。俄国为这场战争耗资约8亿卢布,同盟国耗资约6亿卢布。“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的衰败。克里木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根据这次战争的经验,各国都很快摒弃了滑膛武器而采用了线膛武器,摒弃了木制帆力舰队而建立了装甲蒸汽舰队。陆军战术和海军战术、筑城学和部队的工程保障等方面也都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克里木战争要求重新修正军事学术中的许多原则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纵队突击战术逐渐被淘汰。随着枪炮射程和火力密度的增大,出现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散兵线。克里木战争中,射击精度提高,射程和射击密度增大,这就迫使军队必须在距敌较远的地方展开。在进攻前实施火力准备的作用也大大地提高了。
在克里木战争中,枪炮火力之间不相协调的现象已经显露出来。火炮落后于新式轻火器。敌人的线膛枪火力使俄军炮兵的人员和马匹遭到很大损失。在构筑步兵掩体和采用堑壕体系构筑防御阵地方面,塞瓦斯托波尔保卫者们是遥遥领先的。
阵地战的产生是与克里木战争分不开的。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是成梯次配备的,与以前城市防御阵地的编成是不同的。
事实证明,火力强大的支撑点能够抵御敌人的强攻和炮击,甚至还能对敌炮兵进行反击。在兵力兵器方面与塞瓦斯托波尔守军相比占颇大优势的联军统帅部,未能达成完全孤立该城的目的。在整个战争期间,塞瓦斯托波尔始终保持了与后方的联系,从而得到了各种补充。
克里木战争的经验,为60~70年代俄国进行的军事改革所借鉴,在19世纪下半叶武装力量的发展和战斗中又得到了广泛运用。
巴拉克拉法帽合法吗
巴拉克拉法帽发源于克里米亚(Crimea)地区的巴拉克拉瓦(Balaclava)。在Crimean War(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由于气候寒冷,当地居民都带着这种帽子以保护脸和脖子不受到寒冷和强风的侵袭。后来英军入乡随俗,并且将这种帽子带回英国,Balaclava,成为这种帽子的名称。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苏德双方各投入了多少兵力呀,各损失多大?
巴拉克拉法帽合法。巴拉克拉法帽发源于克里米亚(Crimea)地区的巴拉克拉瓦(Balaclava)。在CrimeanWar(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由于气候寒冷,当地居民都带着这种帽子以保护脸和脖子不受到寒冷和强风的侵袭。后来英军入乡随俗,并且将这种帽子带回英国,Balaclava,成为这种帽子的名称。
克里米亚有什么大的海港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1854年9月25日—1855年9月8日,在克里木战争期间,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俄国黑海舰队主要基地)进行的防御战。
1854年9月20日,俄军在阿利马河畔失利后,在缅希科夫海军上将指挥下撤向塞瓦斯托波尔,尔后又撤向巴赫奇萨赖。塞瓦斯托波尔城防军(约7000人)在英法联军(6.7万人,英国将军腊格伦和法国将军康罗贝尔指挥)突击下,于9月25日宣布戒严。英法联军占领巴拉克拉瓦和卡梅申港口,作为英法联合舰队主要基地和军队补给站。塞瓦斯托波尔陆上没有预有准备的城防阵地(南区仅有一些旧的和新修的工事,配火炮145门),处境十分艰危,濒海一侧有13个海岸炮连(火炮611门)担负掩护任务。黑海舰队主力(帆力战列舰19艘、汽轮巡航舰6艘、帆力巡航舰4艘及其它舰船,2.45万人)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停泊场。联军各型战舰比俄国舰队多2倍,各型汽轮舰船比俄军多8倍(共计战列舰34艘、巡航舰55艘,其中包括4艘汽轮战列舰和50艘汽轮巡航舰)。负责城防的黑海舰队参谋长科尔尼洛夫海军中将和分舰队司令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利用英法联军统帅部未作出行进间攻击塞瓦斯托波尔的决定的机会,采取了加强防务的紧急措施。9月23日,俄军在北部湾入口处沉没旧战列舰五艘和巡航舰两艘,把部分舰炮搬上了陆地,并将水兵编成22个营。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的最初三周,俄军在中校工程师托特列边指导下,修筑工事20处,布设在塞瓦斯托波尔南区的火炮就有341门(其中重炮118门)。联军有火炮144门。因此,在短期内建成,了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配系,可有效地发挥了兵力和兵器(包括舰炮和岸炮)的作用。棱堡(支撑点)是防御的基础。塞瓦斯托波尔城下建立了3道防御地带(防线)和一个前进阵地,构筑了掩体和堑壕,第一次在俄国使用了掩蔽部。火力和堑壕配系相结合为进行阵地战奠定了基础。
英法联军统帅部率军抵达塞瓦斯托波尔南区之后,计划在陆海军猛烈炮火支援下,一举拿下该城(当时塞瓦斯托波尔的联军有6.7万人,守军仅有3.66万人)。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先发制人,于10月17日晨(第一次炮击之日)以猛烈炮火轰击敌军。在这次炮击中舰炮和岸炮密切火力协同获得成功。俄国水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汽轮巡航舰上采用,舰体人功倾斜法,增大火炮射角,使舰炮射程由18链增至25链。对岸上不可见目标进行射击时运用设在高地上的舰艇观察哨进行射击校正,是使用舰炮的一种新方法。守军作战果断灵活,压制了联军几乎全部炮兵。10月5日科尔尼洛夫身负致命重伤后,由纳希莫夫接替指挥。当天下午,联军50艘艇舰炮击塞瓦斯托波尔,使用1340门火炮连续炮击达5小时之久。在俄军炮火下,许多联军舰支损伤严重。撤离了塞瓦斯托波尔,未敢再来炮击该城。
11月5日,俄军从因克尔曼方向冲击英军阵地。部署是:索伊莫诺夫指挥的1.9万人、38门炮,沿基连山谷向东南方向进攻;巴甫洛夫指挥的1.6万人、96门炮,从因克尔曼桥向南进攻。西支队由彤伦堡统一指挥。戈尔恰科夫指挥的2万人负责牵制法军并攻占萨朋山。南部要塞守军则以火力支援进攻部队,并派小分队出击,借以吸引法军的注意,此外,还以6000人掩护通往巴赫契萨赖的交通要道。英军阵地成两面三刀线配置:第一线9000人,23门炮;第二线1.4-1.5万人。战役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上进行,俄军对地形很不熟悉(战役结束的后的第二天才收到从彼得堡送来的地图)。战役前连续下雨,使部队火炮行动困难,因此炮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俄军选择的作战地形狭窄,部队拥挤,成为联军火炮打击的目标。6时许,大雾弥漫。索伊莫诺夫首先对英军正面发起突然袭击。按计划,巴甫洛夫应攻击其翼侧。但后者因因克尔曼桥未及时修好,耽误了时间,这样战役一开始,两支主攻部队就丧失了协同,并使英军警觉,迅速占领阵地,以猎兵枪和炮火打击索伊莫诺夫部队,迫其后撤。此时,俄军急需投入预备队发展胜利,介预备队指挥官察波克里茨基在1公里以外按兵不动。关键时刻,英军向法军求援,形成优势兵力,迫使索伊莫诺夫部队向塞瓦斯托波尔退却,巴甫洛夫部队向因克尔曼桥退却。这样,俄军进攻受到严重挫折,损失10634万人,其中有索伊莫诺夫等5名将军,联军损失4700人,其中有3名将军(参见因克尔曼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久攻不克,旷日持久,尔后,联军又5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联军使用重型野炮,数量很大。塞瓦斯托波尔军民一面抗击联军军冲击,一面顺利进行对联军炮兵斗争和坑道地雷战,并采取小群多次夜间出击。据俄方统计,俄军所挖地洞总长度达6889米,大型爆破94次,联军挖地洞1280米,爆破120次。1855年2月17日俄军企图攻占增援部队登陆点叶夫帕托里亚,未果。缅希科夫被解职,戈尔恰科夫继任克里木军总司令。4月9日,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开始第二次炮击,持续达10昼夜。俄军在南部要塞有1000门火炮,其中466门可打击联军攻城炮兵阵地,但炮弹不足,俄军火炮发射次数只有联军一半。10昼夜中,俄军损失约6000人;联军损失不大,但预定的强攻再次被迫推迟。但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联军的变化。至1855年5月,联军总兵力为17.5万人,克里木守军为8.5万人(其中4.3万人坚守塞瓦斯托波尔)。英法联军借此积极作战。5月底,联军夺取了塞瓦斯托波尔主要阵地——马拉霍夫岗(防务由伊斯托明海军少将负责)前沿的多面堡。守军伤亡不断增加(3月损失约9000人,4月1万余人,5月约1.7万人)。曾有数日,联军每日向塞瓦斯托波尔发射炮弹5万发,而俄军则深感炮弹不足。6月6日~10日,联军第三次猛烈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持续5昼夜。联军企图夺取要塞以东之马拉霍夫岗,占领了左翼前沿多面堡。6月17日,联军第四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持续两昼夜,重点打击船只泊区。18日联军向该方向发起强攻,再次企图占领马拉霍夫岗。俄军顽强抵抗,打退了进攻,但损失达7000人。联军首次强攻塞瓦斯托波尔之后,英军总司令兼联军总司令拉格伦死亡。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坚持由法国人担任联军总司令,并且要求迅速攻下塞瓦斯托波尔。7月10日,纳希莫夫身负致命重伤。俄军总司令戈尔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决定进行一次会战,从 黑河方向进攻法军阵地。为此准备投入5.8万人,272门炮。如进攻得手,要塞内守军也准备出击。法军阵地位于费久辛高地。俄国进攻部队首先必须通过8公里的开阔地,越过两道水障(黑河和与之并行的—条水渠),才能接近法军所在的高地。俄军进攻时间定在8月16日。拂晓前,部队在浓雾掩护下出动。左路由利普兰迪指挥,右路由里德指挥。利普兰迪部队尚未接近联军阵地时。里德即提前下令向费久辛高地开炮。当即发现距离太远,火炮射程达不到。于是停上射击,转移炮兵阵地,但炮声惊醒了法军,他们迅速进入阵地,准备迎战。当里德转移炮兵阵地时。利普兰迪恰好接应联军并打响,他发现对方已有充分准备,而且得不到里德部队的配合,进退两难。戈尔恰科夫亲自赶到利普兰迪部队,但拿不出对策。稍后,里德部队也恢复进攻,逐次增加兵力。一个团一个团地投入战斗,但各团部队都独立行动,互不协同。导致进攻受挫。里德将军阵亡,部队失去指挥,陷于混乱。戈尔恰科夫为了转移法军注意力,命令利普兰迪部队进攻,但为时已晚。法军在歼灭里德部队之后,转移兵力对付利普兰迪。俄军伤亡惨重。10时许,戈尔恰科夫被迫下令撤回黑河彼岸。此役俄军损失8000余人。黑河会战后,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再也得不到增援,防御设施 破坏情况愈来愈严重,由于人力不足,无法修复。联军则加紧准备新的强攻。8月17日,联军开始第五次炮击,动用800门炮,持续3天。9月5日,联军开始第六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炮击,动用了807门炮,倾泻炮弹15万发。火炮密度达到1公里正面150门。炮击持续3天。第二、第三号炮台和马拉霍夫岗的防御设施被摧毁,南部要塞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俄军每天伤亡2—3千人。9月8日中午,联军13个师和1个旅(共6万人)发起强攻(守军4万人),经过多次激战,占领了马拉霍夫岗。9月8日晚7时,俄军放弃南区,夜间,利用浮桥和船舶向北区转移,尔后与缅希科夫部队会合。俄军全军携带炮兵和后勤一夜之间进行如此有计划的撤退,可谓史无前例。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中,联军伤亡约7.3万人(不包括病员和病死者),俄军伤亡约10.2万人。
克里米亚半岛的海岸线曲折,形成了多个海湾和天然良港。
在半岛的西北部是卡尔基尼海湾,在半岛的西南有塞瓦斯托波尔和巴拉克拉瓦等良港,在半岛的东北部有刻赤海湾,在东南部有费奥多西亚海湾及同名的良港。
- 上一篇:哈尔滨业余足球联赛,哈尔滨足球培训俱乐部
- 下一篇:利物浦英联夺冠,利物浦英超冠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