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场外资讯

文章内容

围棋国家队怎么训练,围棋国家队管理制度

tamoadmin 2024-06-02
1.围棋的段位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定的?2.围棋起源于古代中国,为什么制度却要改成日本的黑先白后?3.围棋定段年龄限制4.围棋国家队队员的工资是多少5.元明清时期

1.围棋的段位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定的?

2.围棋起源于古代中国,为什么制度却要改成日本的黑先白后?

3.围棋定段年龄限制

4.围棋国家队队员的工资是多少

5.元明清时期的围棋有哪些制度?

围棋国家队怎么训练,围棋国家队管理制度

围棋棋手等级包括段位和级位。

段位和级位是表示围棋手水平高低的标志,从低到高分别为:业余级位,业余段位,职业段位。

1、业余级位设置:

2005年7月1日生效的《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中第四条有:业余段位下设级位,级位可分为1级、2级至25级,1级最高。但级位证书只印制1级、2级、5级、10级、15级、20级、25级共七个等级。

上海的级位从低至高依次为:无级组、10级组、9级组、8级组、7级组、6级组、5级组、4级组、3级组、2级组、1级组共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则分为无级组、10级到8级组、7级到3级组、2级组、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或者跳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

北京同样分为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分为10级、5级、2级、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

2、业余段位设置:

业余从1段开始,参加业余定段赛最高可以打到业余5段;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取得省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的棋手或是围棋界的元老水平差异很大,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强于一般的业余5段(现已推出可以升业余6段的定段赛,但人数限制在参赛的业余5段总数的百分之五,具体时间和赛制请留意中国棋院的对外公布);

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全国性围棋比赛并获得冠军;中国没有设置业余8段,日本棋院颁发给每届世界业余围棋比赛冠军业余8段;业余段位没有9段。

业余段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职业段位则用中文表示。

3、职业段位设置:

职业段位按低到高是:初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

围棋比赛的头衔:

中国的头衔战现有天元、名人和新人王。以前还举办过棋王和棋圣。其他几项比赛,冠军没有特殊的荣誉称呼,也就是没有头衔。

韩国的头衔有:天元、新人王、王中王、名人等。

日本有七大头衔:棋圣、本因坊、名人、十段、小棋圣(碁圣)、王座、天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围棋

围棋的段位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定的?

第11条 事故的处置

对局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只要双方能达成一致,可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自行解决,继续对局。对局中出严重事件,而双方无法协商解决,或一方发现对手可能有违规行文,棋手应立即向裁判员提出。棋手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裁判员调查事故情况,采取合适的补偿措施或惩罚;在较严重的情况下,裁判员应将此事项提交裁判长裁决。出现事故应立即报告。若棋手在对手疑似犯规之后已着手下一手棋,则视为未发生事故,对局继续。对局中发生的意外由现场裁判员调查事实,报告裁判长后处置。如意外发生时现场无裁判员,应保持现状,立即叫来裁判员。如实报告事情经过是对局者和其他在场工作人员的责任。任何人不得干预裁判长的处置。

下文罗列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一般的处理方法:

1,若发生棋钟故障或失灵,应启用新棋钟。裁判员可调整棋手的时间予以补偿。

2,对局者着子后未按计时器,或操作不当计时器仍继续计时,发现后可立即再按,对局继续,计时结果不予改动。如一直到计时器报告读秒超时才发现,且导致棋手输掉比赛,此结果有效。

3,如因某一方的原因造成棋局散乱,应在裁判员的监督下按当时的情况还原棋局,如对局部有异议,由裁判长按实事求是以及对方意见优先的原则处理。如散乱对局无法恢复,造成散乱的一方应被判自动认输。

4,如因非双方的原因造成棋局散乱,应在裁判员的监督下恢复棋局。如散乱对局完全无法恢复,应安排重赛。

5,如对局的一方认为棋盘上一颗或多颗棋子有移动,裁判长可判:

A,移回原处;B,移动子有效;C,和棋或者加赛。

6,如一方的一颗或多颗棋子不慎掉落于棋盘,可以不作为着手,允许掉落方重新摆正位置,如不能确认是否属于不慎掉落,由裁判长裁决。

第12条 处罚

1、棋手有下列对局违规行为,判该行为无效,应由对方着手,并判警告一次:

(1)不找劫材立即提回;

(2)着子于禁着点;

2、棋手有下列对局违规行为,纠正其行为并判警告一次:

(1)一方并未表示弃权,另一方连下两着;

(2)下子后,误提对方有气之子;

(3)下子后,未提对方无气之子;

(4)着子完成后再将棋子移到别处,参见第8条B中完成一手棋的定义;

(5)对局者故意移动棋盘上棋子。

3、棋手有下列行为判警告一次:

(1)比赛中有严重妨碍对方思考的行为;

(2)在赛场内吸烟;

(3)比赛中与其他人交谈或者查阅有关资料;

(4)比赛中手机等通信工具发出响声;

(5)比赛中注视手机等通信工具屏面显示内容;

(6)在使用计时器的比赛中,着子之前或与着子同时按计时器的;

(7)使用计时器不当,导致计时器发出错误警报(如第11条第2款)或其他警报的;

(8)双人赛下错次序的。

(9)其他认为有必要警告的行为。

棋手被判警告一次时,局终计算胜负时罚减2点。(双人赛下错次序的罚3点),并在棋盘一侧放置棋子或记号。在一局中被警告两次判该局负(对于双人赛中下错次序的,处罚以每次警告减3分为标准累积,但不会判负)。棋手不服从裁判的裁决或处罚,拒不按裁判要求继续对局,经裁判长决定可中止其继续对局权利,判该棋手负。

第13条 纪律处罚

有下列构成违反纪律行为的,应受到严厉处罚:

1、在比赛中下假棋、搞君子协定等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可判负或判双方负,即使是事后发现也可追溯。情节严重的,可以作出停赛处罚;

2、隐瞒参赛条件报名参赛,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对其进行纪律处罚;

3、棋手报名参赛后,无正当理由不参赛,或不参加赛会规定的开、闭幕式的,可以对其进行纪律处罚。

纪律处罚包括通报点名批评;扣发奖牌、奖品;罚款等。

第14条 申诉和仲裁

棋手必须服从裁判员的裁决和判罚,在调查阶段,棋手可以充分提出自己的意见,裁判员应该认真听取。经由裁判长作出的裁决和判罚为现场最终决定。如仍有异议,棋手或队伍官员可向赛会仲裁委员会提起再次申诉,但除程序性和纪律性事件外,现场裁判的结果不再

改变。

本条例在2008 年10 月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比赛中实行。本条例的解释权属国际围棋联盟IGF。

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

“智运围棋规则”是指在“世界智力运动会”上使用的围棋规则。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上采用的是《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第二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将于2012年举办。

在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的五个竞赛项目中,围棋项目出台了一个全新的竞赛规则,堪称赛会一大亮点。它的正式称谓是《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陈祖源修订),简称为“智运围棋规则”。

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主要用以阐明“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比赛中的组织、 程序和指导方针等问题。

目前,围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则不统一,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统一管理,所以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现在的围棋规则有两大体系,一种是数子法(即中国规则)、一种是数目法(即日本规则),还有一种应氏计点制规则,其实也是数子规则的一种。中国围棋规则是数子法,日本围棋规则和韩国围棋规则是数目法,台湾应氏围棋规则采用的是计点制度,另外还有美国围棋规则(AGA)。一盘棋用各种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般是相同的。尽管国际上开了多次围棋规则研讨会,不过各方均坚持自己国家的围棋规则最好,都不可做任何退让,除了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比如:棋盘大小、用时、赛场规定)有一些统一外,在真正的问题上(围棋胜负计算)没有任何进展。围棋的本质是:谁的占地面积大谁获胜。不过“地”至今没有一个能被世界接受的定义--中国规则是“子空皆地”,日韩规则是“唯目是地”,应氏规则也是“子空皆地”。(与中国规则区别为:中国规则计算胜负是单方,与盘面中数180.5进行比较;应氏规则为黑白双方的点数相减,此处的“点”事实上就是中国规则说的“子”,就是称呼不一样,与中国规则相比区别在于黑棋收后的规定。)

所以,为了便于比赛开展,以及统一围棋规则,来自国际围棋联盟(IGF)、中国棋院、日本棋院、韩国棋院和美国围棋协会的代表及围棋规则专家,汇聚北京远洋宾馆召开了本届智运会围棋规则会。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主持了本次规则会。在会上经过各方商议,一致通过了由中方提出的结合了数子法、数目法和计点制规则长处的新规则,让数子、数目、计点的结果相一致。并命名为“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

长期以来制约世界围棋组织推广的一大障碍就是围棋规则的不统一,中国规则、应氏规则和日韩规则均有自己的空间但却不能完全互通。造成围棋无法以一个统一的规则成立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如果这次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经过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一种完全合理可行的规则,那么完全可以在智运会后继续推广,直至取代目前的三种并行的规则作为围棋唯一的世界性规则,这样可以推动围棋的国际化,直至实现围棋国际组织的最大梦想——进入奥运会。 规则的统一有利于国际围棋事业的大局,“智运围棋规则”是一部全新的围棋规则,取长补短,服务于统一规则这个大局,吸取了各种规则的优点和特长,其要点如下: 子空皆地、实战解决是中国围棋规则的基石。它理所当然地贯穿于整部智运围棋规则之中。

明确提出着手权利平衡的原则并将其体现到规则之中,是智运围棋规则的重要特点。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规则像智运围棋规则这样强调这一原则。这一原则的出发点很简单:下围棋就是一人一手,交替着子。如果比对方多下了一手棋,在计算胜负时就应把这手棋的价值平分,或者说归还一半。在着手权利平衡原则之下,各种现行规则得以兼容,使用中国围棋规则也可以贴6点半(即6目半),避免了贴5点半一下子跳到7点半的不足。着手权力平衡原则成为拉近各种规则距离的桥梁。

智运围棋规则是中国围棋界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围棋协会曾经两次召集专题研究会,而行家们切磋、交流更是难以计数。智运围棋规则已经国际围棋联盟(IGF)专题会议讨论通过,正式作为IGF推荐使用的围棋规则,这是对中国围棋协会的苦心和劳动成果的认可。

在规则统一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向着既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希望智运围棋规则的出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同行们的兴趣和热情,营造研究规则统一的良好氛围。 第一条 棋具

1、棋盘

棋盘由纵横各19条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横竖线交点称作“点”,棋盘上共有361个点。为便于识别位置,在棋盘上标有9个小圆点,称作“星”,见图1。

2、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扁圆形,直径略小于棋盘上线距。

棋子数量应能满足终局,正式比赛以黑白各180子为宜。

第二条 行棋规则

1、两人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

2、空枰开局;

3、黑先白后,交替着一子于盘上空点;

4、棋子着于棋盘上后不再移动;

5、轮流着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着子权,称为虚手。

第三条 棋子的气死子

1、与盘上棋子直线紧邻的空点称为这个棋子的“气”。

2、直线紧邻相连的同色棋子为一个整体,其周边的气为整块棋的气。

3、无气之子为死子,应从棋盘上提出。

4、着子后双方棋子同时无气,提取对方无气之子,保留着子方之子。

5、禁着:禁止着子后己方棋子无气又不能提取对方棋子。

第四条 禁止全局同形还原

禁止着子后,全局还原到对方某一步棋以前的状态。

其最常见的形态为打劫。

如图2棋形,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可以立即回提,否则将导致棋局还原到对方提子前状态。双方轮流在盘上其他地方变着一手的方式,反复争取提回,称为打劫,变着称为找劫材。 图2

循环劫

三个以上的劫关联在一起循环,为循环劫,类似的还有如长生等其他形式的循环棋。其性质同打劫,如要争取提回,理论上也应在循环以外变着一手(找劫材)。

第五条 终局

双方连续弃着表示双方均认为已无可争之棋,双方一人一手的对局结束,棋局中止。然后,

1、对盘上尚未完成的提取死子等必然过程,双方达成共识,简化这一过程,按共识终局。

2、任何一方均可提出恢复对局实证,按原顺序继续轮流着子,再至双方连续弃着,棋局结束,终局,则此时盘上所有子均为活子。

3、恢复对局的理由和目的必须是实证死活、确认局部归属。如果一方或双方又发现了有价值之处,不允许恢复对局,有价值之处的归属按双方各半计算。

第六条 胜负

围棋之目的为双方用棋子争夺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终局后,一方棋子所占之点及所围之空点为该方所得之点,黑白子之间的空点双方各得其半。得点多的一方为胜。

对局结束时首先提出弃着的对方为收后方。如黑方收后,则黑方收后之1点的价值应视为黑先白后平分,简称黑收后减1点。

为平衡先行之利,使对局公平,通常要求先行方作出补偿,称为贴先。贴先数由比赛组织者确定。本比赛采用贴6点半。

任何一方均可随时自行认输,则棋局就此立即结束。

第七条 计数

在本规则下,使用数子法、数空法和填满计点法结果是一致的,均可采用。本次比赛采用填满计点法。

局终后双方各自把棋子填入自己的空中,填满为止,然后数子。本方法必须保证棋盒内棋子数为准确的180颗,如此则根据填满之盈缺立即能得出胜负结果。

围棋起源于古代中国,为什么制度却要改成日本的黑先白后?

现行的全国围棋段位赛诞生于1982年。不过,最早采用“段位制”并试行“段位赛”则要追溯到1962年。 1962年,中国围棋协会在安徽合肥成立,李梦华为围棋协会主席。会上,与会者讨论中国围棋要不要实行段位制的问题。 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围棋也应该像日本围棋那样实行段位制。至于段位的认定,就以当年12月份在安徽进行的全国棋类锦标赛(全国个人赛的前身)为试点。 当时,具体的定段规定是这样的:比赛按照水平分为四个组。决赛打到第一组前三名的棋手授予五段段位,其余的授予四段;打到第二组前三名的授予四段,其余的授予三段,以此类推。同时还规定,凡报名参加比赛的棋手,只要能赢一盘的都给初段段位。比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下16盘棋,各组进行单循环比赛。这样的比赛密度在今天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但是由于安徽的农村政策比较活,部分地区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产品相对比较丰富,所以这次比赛各方面的供应尤其是比赛的伙食还算相当不错。 比赛结果,过惕生、陈祖德和吴淞笙分获第一组的前三名,朱金兆、王幼宸等获得第二组的优胜,而当时16岁的王汝南获得了第三组的冠军。 不过,这次比赛带有“试行”的性质,而且当初所定的段位评定标准也只是一个草案,所以有关方面赛后并没有正式对外公布。只是到了1963年,《体育报》的一位记者在文章中根据这次比赛的结果,自行给一些棋手加上了段位的称号。 到了1964年,全军取消了军衔制。一次,新中国围棋的奠基人陈毅元帅对围棋界的有关人士说:“我这个元帅都不当了,你们的段位是不是也就不要了吧?”于是,刚刚在中国棋界萌发的段位制和段位赛也就此寿终正寝。直到20年后,段位制和段位赛才正式开始实行,而陈祖德、吴淞笙和王汝南等人也才有了正式的段位。 中国围棋正式实行段位制并举行全国围棋段位赛,是在1982年。 1981年,中国棋界决定要恢复并实行段位制,并且准备在来年举办全国围棋段位赛。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围棋的水平尚明显不如日本,所以“中国要不要有九段”成了当时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经过反复研究,大多数意见认为:既然中国棋手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止一两次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棋手,那么中国围棋的顶尖棋手毫无疑问应该够得上九段水平。这个问题一定下来,有关段位的评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当时的段位评定标准是以国家队正式在编的10位棋手为“标尺”的,而评定的根据则来自这10个人以往的比赛成绩。10位棋手中,陈祖德和聂卫平由于多次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冠军并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所以理当被定为九段。“陈吴时代”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吴淞笙由于多次获得全国亚军并且在三番棋中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棋手,因此也被定为了九段。王汝南、华以刚作为全国亚军获得者,被定为八段。罗建文、沈果孙、黄德勋三位被定为七段,女棋手孔祥明被定为六段,另一位女棋手何晓任被定为五段。 有了这10杆标尺后,其他棋手就有了衡量自身段位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马晓春等棋手虽在国家队集训,但由于正式编制不在国家队,所以没有被列入“标尺”之中。包括马晓春等人在内的其他棋手,都要参考以上10位棋手的成绩和水平,自报段位,并以此段位作为暂定标准,报名参加1982年上半年的全国围棋段位赛。凡是各省市体工队的正式运动员,都可以按此标准报名参赛。不过,上面所列的10位“标尺”可以不用参赛。 在接下来进行的全国围棋段位赛中,按照自报段位等级分组,进行12轮比赛。规定只要在本组的12盘棋中胜4盘的就可定为本组的段位.段位共分九个等级,依实力的高低从九段排至一段,九段为最高。一段也叫初段。获得初段的称号,说明棋艺达到一定的水平,大至说来九段的棋力要让初段两、三子左右,以上所说指的是专业段位。 除专业段位外还有业余段位,业余段位是按照业余棋手的棋力水平所评定的等级。目前我国最高业余段位六段,同专业段位相比较,与同等级的业余 业余棋手,分为1—7段(段下面还有级,1—25级,1级最高,仅低于1段),一般市级比赛最高可授予3段,省级5段,全国比赛7段,业余棋手的段位也可以通过职业棋手的鉴定推荐获得。至于业余棋手的水平,各地差异比较大,和专业棋手比起来,7段有的甚至偶尔能赢九段,有的被让2子可能还下不过初段,呵呵,还有遗漏不知回答的是否让您满意。

围棋定段年龄限制

在中国古代,围棋的规则是白棋先下。这个规则持续了近两千年,但现在黑人玩家优先。为什么?在古代,围棋棋子的黑白颜色代表着阴阳之道:白色代表阳,即乾坤干,寓意“天”,天为尊;黑色代表阴,即宇宙之坤,意为“地”,地是低的。在那个时代,地位高的棋子先走是公认的规则。“太极八卦”的思维方式,暗示着宇宙中永不停息的阴阳自然规律,在围棋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国际象棋共有361个棋子,其中360个棋子代表古历中一年的360天。另一个孩子代表着天的中央,也就是人民币在围棋棋盘上的位置,意味着宇宙中的星星都围绕着这个中心点旋转。据中国现存最早的围棋书籍《芙蓉愁清乐集》记载,古代围棋之初,在四星位上各放两颗棋子,即“座”,以保证两边占两个角。下棋的顺序是按照白先黑后的顺序。

围棋传入日本后,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座位制,使日本古代的围棋运动迅速发展,超越了中国。然而,由于座位系统的束缚,中国围棋的布局一直没有取得进展。1909年,日本职业四段棋手田部道平与中国顶级棋手张乐山和王云峰交手。这是近代中日围棋第一次有记载的交流,也是第一个让近代中国棋手意识到两国围棋差距的人。在日本昭和时代,吴清源和木谷实共同开创了“新布局”的潮流,开启了围棋的现代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围棋协会于1949年参照日本围棋规则,正式废除了座位制,推出了新的中国围棋规则,正式由白先改为黑先。那么,在围棋比赛中,谁出黑棋谁出白棋呢?这就引出了“先猜”规则。而第一局黑棋,因为先手的优势,为了公平,后人慢慢摸索出了“粘贴”的规则。这些有趣的围棋故事和规则,我们以后会慢慢学到。

围棋国家队队员的工资是多少

业余定段没有限制,专业定段限制为25岁以下。全国围棋定段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围棋协会主办。是一项职业棋坛传统赛事,也是业余棋手进入职业行列的定段考。定段赛限制年龄为25岁以下,并且必须业余五段及以上。

业余段位从1段开始,参加业余定段赛最高可以打到业余5段;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取得省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的棋手或是围棋界的元老,现已推出可以升业余6段的定段赛,但人数限制在参赛的业余5段总数的百分之五;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全国性围棋比赛并获得冠军;我国没有设置业余8段。

世界职业围棋大赛是指由世界多国职业围棋棋手参加的代表围棋最高水平的大型围棋赛事,包括应氏杯、春兰杯、三星杯、LG杯、新奥杯、梦百合杯、百灵杯、BC信用卡杯、天府杯、富士通杯、丰田杯、东洋证券杯、亚洲杯、中环杯等。

围棋现存在三种规则。中国大陆采用数子规则,中国台湾采用应氏计点规则,日韩采用数目规则。因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优势,故所有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

元明清时期的围棋有哪些制度?

围棋国家队里,只有13个人是享受中国棋院在编的“铁饭碗”待遇,即在中国棋院领工资。工资3000元左右。领工资的国家队队员,除了常昊以外,都几乎不参加比赛。这些人其实也不指着体育总局的工资吃饭,围甲,围乙赞助商那的工资是大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都有赚,还要去聂道和马道去任教。

集训队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古力、陈耀烨等9名棋手,他们属于国家队正式队员,但在中国棋院没有工资,他们在各俱乐部或地方队领工资,但中国棋院负担这部分棋手的伙食费、服装费、训练费。这部分棋手也是不用选拔的,但这部分队员也有个调整标准。另一部分就是周睿羊,朴文尧等20名棋手,中国棋院既不负责他们的工资,也不负担他们的伙食费、服装费和训练费。这部分棋手平时在中国棋院训练,由棋院提供宿舍,工资则在所属的地方队和俱乐部领取,同时他们所在的地方队和俱乐部要缴纳他们在中国棋院的伙食费。娇子队的两名队员古灵益和孙力都属于这种情况。所谓的选拔也就是针对这部分棋手了。

中国围棋国家队和集训队大名单

领队:华学明

教练:俞斌、邵炜刚、吴肇毅、王磊、华学明(兼)

国家队队员:聂卫平、马晓春、刘小光、曹大元、常昊、周鹤洋、罗洗河、丁伟

男子集训队队员:古力、孔杰、胡耀宇、邱峻、王檄、谢赫、彭荃、刘星、陈耀烨、周睿羊、朴文垚、李喆、王垚、黄奕中、古灵益、李康、柁嘉熹、时越、彭立尧、王雷、朱元豪、孙腾宇、江维杰、牛雨田、孙力、邬光亚、蔡竞、檀啸、汪涛

女子集训队队员:唐奕、宋容慧、范蔚菁、李赫、鲁佳、王晨星、郑岩、王祥云

国少队队员:廖行文、赵宝龙、李轩豪、杨鼎新、陈浩、陶欣然

在清代康熙年间,浙江海宁有个酷爱下围棋的人,他姓范,名叫范禄。范禄整日痴迷围棋,只可惜他的围棋棋艺始终不高。有一天,范禄在家中与朋友下棋,他3岁的儿子范西屏在一旁指手画脚,儿子总是望着棋盘牙牙学语。范禄看见幼小的儿子也喜欢围

棋,非常高兴,他便把自己围棋的嗜好传给了儿子。

范禄知道自己围棋天赋不行,他便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范西屏身上。范禄唯恐儿子和自己一样不成气候,他当下决定带范西屏去拜乡里的围棋名手郭唐镇和张良臣为师,很快,范西屏的棋艺日见长进。

不久两位老师的棋力都不及范西屏了。范禄又送他去拜山阴县著名棋手俞长侯为师。俞长侯棋居三品。范西屏有这位名师指点,他的长进更快了,由于他的天赋和刻苦,12岁的范西屏已经可以和老师俞长侯齐名了。

3年后,范西屏学有所成,他已经战胜了自己的老师。范西屏与俞长侯连下了10局,俞长侯已经完全不能招架学生范西屏的凌厉攻势,10局都败在他手上了。从此,俞长侯隐退棋坛,再不跟任何人下棋。

范西屏16岁时,就成了闻名天下的国手。又过了两年,当范西屏笑傲棋坛的时候,全国能与范西屏在围棋上抗衡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与范西屏同属“四大家”的施襄夏。不过,施襄夏是思考派的,他的思路不如范西屏敏捷灵活,当两人对弈时,施襄夏常常锁眉沉思,他总是半天下不了一个棋子。

反观范西屏就轻松自在得多,范西屏似乎完全不把棋局放在心上,他应子之后,知道施襄夏这次要考虑很久,就去床榻上睡觉了。

有一回范西屏与施襄夏对局,范西屏的局势十分危急。观棋的人都认为范西屏必输无疑,已经毫无得胜希望了。

范西屏仍然沉着冷静,只思考片刻便下了一子。果然这一子令范西屏的局势柳暗花明,满盘的死棋竟然活了,施襄夏称赞不已,一旁观棋的人也是连连惊叹。

在乾隆四年时,二人受到当湖文人张永年的邀请,前往教授他棋艺。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西屏与施襄夏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

“当湖十局”下得极是惊心动魄,这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

他们的棋力远在众多棋手之上,全国能与他们对弈的人寥若晨星,一般的高手必须要二人让子后才可开局,足可见范西屏和施襄夏的厉害之处。

关于范西屏让子对弈,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据说嘉庆初年,范西屏前往上海。当时上海最优秀的棋手是倪克让,其次是宫加录等人,但这二人都不是范西屏的对手。

有一天,范西屏来到豫园,他见有人对弈便停住了脚步。他看了一会,见客方要输便好心给客方出主意。旁边人不高兴了,对范西屏说:“这是赌博,旁观者不能多话。你既然会下棋,为什么不自己来决一胜负呢?”

范西屏笑了笑,他从怀里取出4锭银子,对众人说:“这就是我的赌注,谁来和我对弈一局?”

一旁的人看到这么多银子,他们想范西屏如此有钱,想来棋艺肯定不行。于是众人纷纷争先恐后要和范西屏对弈。

范西屏接着说:“我下棋不怕别人说话,你们可以合在一起和我对局。我如果输了,这银子你们拿去分吧!”

众人一阵哂笑。但他们很快就不敢笑了。众人一连输了5局,每次棋没下到棋盘的三分之一,与范西屏对弈的棋手就已经手足无措了,即使群策群力,众人一起想办法抗衡范西屏都总是败得一塌糊涂。

于是有人赶紧去报告棋手宫加录,宫加录赶到后,范西屏坦然自若,许诺让他3子与他下了一局,宫加录很快就输了。范西屏再让子,宫加录还是输了。大家顿时傻了眼,又不得不去搬来最后的援兵倪克让。

倪克让闻风而至,马上就认出来了。倪克让二话没说,上前伸手弄乱了棋盘,他告诉众人:“这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范西屏范先生,你们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呀!”

众人大为震惊,他们纷纷上前向范西屏认错,责怪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范西屏来上海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上海的富豪们纷纷请他教棋授课。

范西屏的棋风非常灵活,他不是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去考虑。范西屏具体手法也是时时转换,这种多变的手法令不少棋手心悦诚服,因此他们给范西屏评价甚高。

范西屏不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经验,而且他通过自己的领悟,也对围棋有所创见和发展。范西屏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并不认为围棋发展到自己这里就停止了,他认为围棋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通过范西屏的几个小故事,可知元明清三代,我国的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元明清围棋的发展,重点表现就是明清时期流派纷起和围棋在民间的传播。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棋坛上形成了3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永嘉人鲍一中为首,李冲、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新安人程汝亮为首,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北京人颜伦、李釜为首的京师派。

这三派风格各异,他们在布局攻守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当时的名手。在围棋三大流派的带动下,长期为宫廷贵族和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发展起来了。

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随着围棋游艺活动的兴盛,一些民间棋艺家编撰的围棋谱也大量涌现,如明代文人林应龙著《适情录》、明代文学家许谷著《石室仙机》等20余种围棋谱,都是当时颇有价值的著述,从这些棋谱中,可以窥见当时的围棋技艺及理论发展的情况。

清代,满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提倡,也使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清代名手辈出,棋苑也是空前繁盛。而在清初,就已经有了一大批名手,以过伯龄、盛大有、吴瑞澄最为出名。

尤其是清代文人过伯龄所著《四子谱》二卷,他根据明代旧谱的招法加以变化,又详加注解,使《四子谱》成为围棋书籍中不朽的杰作。

在元明清时期,由于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老少皆宜的文化竞技活动。

与象棋不同,围棋承载了更多的我国文化和艺术的思维。象棋的艺术性不如围棋,所以围棋被列为“琴、棋、书、画”我国古代四大艺术之一,是有其原因的。

我国的传统艺术重在审美,围棋和音乐、绘画、书法一样,都能给人一种美感。围棋无论是棋具还是棋势、棋理、棋境,都有一种不可言传的美感在其中。

由于我国特有的文化色彩,围棋从一开始就带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既是一种智慧游戏,又是一种修身养性和怡情悟道的工具。

元明清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的含义也在不断地演变,但围棋具有的某些中国式的色彩仍然无法抹去。

围棋在元清明的蓬勃发展,也对棋手智力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具体来说,围棋的棋盘看似很小,但其实很大,它包容了太多智慧。如果棋手思路太窄,想得太少,或者只看眼前一着棋,没有想到整体,都是不能赢棋的。

因此,在行棋过程中要通过招数思路来解决问题。比如弃子,棋手们利用丢几个子来达到局面领先的目的。在这之中最重要的是全局观,在围棋中有全局观是赢棋的必要条件。

说到这,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引出了,就是围棋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围棋可以锻炼心理承受力,在处于劣势时,棋手会不断拼搏,想反败为胜。当然总会有输赢,再厉害的棋手也不一定每次都是赢家,这都是正常的,虽然围棋只是一种游戏或竞技,但是由围棋引起的关于围棋与我国传统文化、围棋与为人处世,以及关于围棋的其他方方面面的思考却永无止境。因此,围棋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