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赛跑运动员,奥运会跑步赛的人名
1.中国的跑步冠军是谁呀!
2.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马拉松黑人冠军,被称为“赤脚大仙”的是谁?
3.第一个跑下马拉松的人名
4.奥运史上跑的最快的女子运动员是谁呢?
5.新闻日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女子跑步比赛
要夺冠。苏炳添,男,汉族,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他练百米跑步比赛是因为要夺得世界冠军。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亚洲纪录,同年8月6日,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接力铜牌。
中国的跑步冠军是谁呀!
首先你的问题不对,跑步要分距离的 追问: = = 我帮我爸爸问的。我也不怎么清楚,反正就是88年汉城奥运会跑步谁得了第一。和国家。你知道所有的吗、可以的话详细点。 回答: 男子100米 1 刘易斯/Carl Lewis/美国/9.92 2 克里斯蒂/Linford Christie/英国/9.97 3 史密斯/Calvin Smith/美国/9.99 男子200米 1 德洛奇/Joe DeLoach/美国/19.75 2 刘易斯/Carl Lewis/美国/19.79 3 达席尔瓦/Robson da Silva/巴西/20.04 男子400米 1 刘易斯/Steve Lewis/美国/43.87 2 雷诺兹/Butch Reynolds/美国/43.93 3 埃弗雷特/Danny Everett/美国/44.09 男子800米 1 埃伦/Paul Ereng/肯尼亚/1:43.45 2 克鲁斯/Joaquim Cruz/巴西/1:43.90 3 奥伊塔/Saīd Aouita/摩洛哥/1:44.06 男子1500米 1 罗诺/Peter Rono/肯尼亚/3:35.96 2 埃利奥特/Peter Elliott/英国/3:36.15 3 黑罗尔德/Jens-Peter Herold/民主德国/3:36.21 男子5000米 1 恩古吉/John Ngugi/肯尼亚/13:11.70 2 鲍曼/Dieter Baumann/联邦德国/13:15.52 3 孔策/Hansjōrg Kunze/民主德国/13:15.73 男子10000米 1 伯泰布/Brahim Boutayeb/摩洛哥/27:21.46 2 安蒂博/Salvatore Antibo/意大利/27:23.55 3 基梅利/Kipkemboi Kimeli/肯尼亚/27:25.16 男子马拉松 1 博尔丁/Gelindo Bordin/意大利/2:10:32 2 瓦基胡里/Douglas Wakiihuri/肯尼亚/2:10:47 3 萨莱赫/Ahmed Salah/吉布提/2:10:59 男子110米栏 1 金多姆/Roger Kingdom/美国/12.98 2 杰克逊/Colin Jackson/英国/13.28 3 坎贝尔/Tonie Campbell/美国/13.38 男子400米栏 1 菲利普斯/Andre Phillips/美国/47.19 2 迪亚巴/Amadou Dia Bā/塞内加尔/47.23 3 摩西/Ed Moses/美国/47.56 男子3000米障碍 1 卡里乌基/Julius Kariuki/肯尼亚/8:05.51 2 凯奇/Peter Koech/肯尼亚/8:06.79 3 罗兰/Mark Rowland/英国/8:07.96 男子4×100米接力 1 苏联队/38.19 2 英国队/38.28 3 法国队/38.40 男子4×400米接力 1 美国队/2:56.16 2 牙买加队/3:00.30 3 联邦德国队/3:00.56 男子20公里竞走 1 普里比林涅茨/Jozef Pribilinec/捷克斯洛伐克/1:19:57 2 魏格尔/Ronald Weigel/民主德国/1:20:00 3 达米拉诺/Maurizio Damilano/意大利/1:20:14 男子50公里竞走 1 伊万年科/Vyacheslav Ivanenko/苏联/3:38:29 2 魏格尔/Ronald Weigel/民主德国/3:38:56 3 高德尔/Hartwig Gauder/民主德国/3:39:45 女子100米 1 格里菲斯·乔伊纳/Florence Griffith Joyner/美国/10.54 2 阿什福德/Evelyn Ashford/美国/10.83 3 德雷克斯勒/Heike Drechsler/民主德国/10.85 女子200米 1 格里菲斯·乔伊纳/Florence Griffith Joyner/美国/21.34 2 杰克逊/Grace Jackson/牙买加/21.72 3 德雷克斯勒/Heike Drechsler/民主德国/21.95 女子400米 1 布里兹金娜/Olga Bryzgina/苏联/48.65 2 米勒/Petra Müller/民主德国/49.45 3 纳扎罗娃/Olga Nazarova/苏联/49.90 女子800米 1 沃达尔斯/Sigrun Wodars/民主德国/1:56.10 2 瓦赫泰尔/Christine Wachtel/民主德国/1:56.64 3 加拉格尔/Kim Gallagher/美国/1:56.91 女子1500米 1 伊万/Paula Ivan/罗马尼亚/3:53.96 2 拜科斯凯特/Laimuté Baikauskaité/苏联/4:00.24 3 萨莫连科/Tatyana Samolenko/苏联/4:00.30 女子3000米 1 萨莫连科/Tatyana Samolenko/苏联/8:26.53 2 伊万/Paula Ivan/罗马尼亚/8:27.15 3 默里/Yvonne Murray/英国/8:29.02 女子10000米 1 邦达连科/Olga Bondarenko/苏联/31:05.21 2 麦科根/Liz McColgan/英国/31:08.44 3 茹皮耶娃/Yelena Zhupiyova/苏联/31:19.82 女子马拉松 1 莫塔/Rosa Mota/葡萄牙/2:25:40 2 马丁/Lisa Martin/澳大利亚/2:25:53 3 德雷/Katrin Dōrre/民主德国/2:26:21 女子100米栏 1 东科娃/Yordanka Donkova/保加利亚/12.38 2 西贝特/Gloria Siebert/民主德国/12.61 3 察基维茨/Claudia Zackiewicz/联邦德国/12.75 女子400米栏 1 弗林托夫-金/Debbie Flintoff-King/澳大利亚/53.17 2 列多夫斯卡娅/Tatyana Ledovskaya/苏联/53.18 3 菲德勒/Ellen Fiedler/民主德国/53.63 女子4×100米接力 1 美国队/41.98 2 民主德国队/42.09 3 苏联队/42.75 女子4×400米接力 1 苏联队/3:15.18 2 美国队/3:15.51 3 民主德国队/3:18.29
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马拉松黑人冠军,被称为“赤脚大仙”的是谁?
中国的跑步冠军有:
1、曲云霞。
1991年以2分04秒65和4分26秒01的成绩获得亚洲田径锦标赛800米和1500米的金牌。同年她还在第1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4分07秒7获1500米冠军,并破该项亚洲纪录。
2、王军霞。
原中国女子田径队队员,奥运冠军。1993年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10000米金牌,同年在全运会上打破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成为中国首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被誉为“东方神鹿”。
3、邢慧娜。
1996年进入潍坊市体校;1999年进入山东体育运动技术学院;2003年1月入选国家集训队。2003年巴黎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打破世界青年纪录;2004年8月,邢慧娜夺得雅典奥运会田径女子10000米跑金牌。2005年,在十运会中获得5000米、10000米金牌。
4、张林丽。
1992年获第4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3000米冠军,并以8分46秒86创亚洲新纪录。1993年8月获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3000米亚军,并以8分29秒25的成绩打破3000米世界纪录。在世界杯马拉松赛中获个人亚军并与队友合作获团体冠军。1993年入选全国田径“十佳”运动员。
5、孙英杰。
中国女子中长跑项目上的当家花旦之一,2002年亚运会上包揽了5000米和10000米两枚金牌,成绩分别排名当年世界第二和世界第四。2003年世锦赛孙英杰与刘翔分别在女子万米和男子110米栏项目上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仅有的两枚奖牌。
百度百科-邢慧娜
百度百科-孙英杰
百度百科-张林丽
百度百科-王军霞
百度百科-曲云霞
第一个跑下马拉松的人名
阿贝贝·贝基拉。
在罗马奥运会上,非洲运动员阿贝贝第一次获得马拉松金牌。记者、摄影师把这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长跑家包围起来,向他祝贺,提各种问题,并好奇地望着那双瘦长有力的赤足……第二天,“赤脚大仙”这个绰号成了报纸上的热门新闻。
扩展资料
阿贝贝·贝基拉(1932—1973),埃塞俄比亚运动员,罗马奥运会马拉松金牌得主。曾服役于皇族警卫部队。1956年开始长跑训练。1960年在第17届奥运会中获马拉松跑金牌,并创造奥运会纪录。这是非洲人第一次代表本国获得奥运会冠军。
贝基拉很小的时候就渴望成为一名长跑健将,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心头既羡慕,又难过。
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了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一组1。5米的栏杆让他再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这时,教练员告诉他:“你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道栏杆,它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虽然你现在跨不过去,可在一次次的努力后,你终将跨越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努力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教练员的一席话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他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马拉松运动员。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他夺得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
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参考资料:
奥运史上跑的最快的女子运动员是谁呢?
历史起源[编辑]
马拉松运动和传奇是分不开的,同时马拉松的历史也是有争论的[2][3]。
前490年,希腊联军在马拉松战役中击败入侵的波斯军队,取得希波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传说希腊士兵费迪皮迪兹(希腊语:Φειδιππ?δη?)带伤从马拉松跑回雅典宣布胜利,之后力竭而死[4][5]。然而,根据在马拉松战役当年出生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录,开站前夕雅典传令兵费迪皮迪兹曾在2天内从雅典跑到到斯巴达,请求斯巴达的援助,在得知斯巴达要求推迟一日出兵后,又跑回雅典,从雅典跑到斯巴达[6]路程约240公里左右,被称为斯巴达斯松(Spartathlon)的超级马拉松比赛就是起源于此[7]。
马拉松的传说首次被记载于公元1世纪时普鲁塔克的杂文On the Glory of Athens,他引用了赫拉克利德斯(希腊语:?ρακλε?δη Ποντικ?)失传的作品,给那名传信的士兵取名为Thersipus of Erchius或 Eucles。[8]
奥运会马拉松[编辑]
1908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
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设立马拉松比赛的想法,来自于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布莱尔(法语:Michel Bréal)。这个想法得到了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的大力支持。希腊人斯皮里东·路易斯(Σπυρ?δων "Σπ?ρο?" Λο?η?)以2小时58分50秒赢得了第一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9]
女子马拉松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是在洛杉矶的1984年夏季奥运会。美国的琼·本诺伊特(Joan Benoit)赢得了比赛,成为现代奥运会中第一个女子马拉松冠军。她的时间是2小时24分52秒。[10]
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把男子马拉松比赛放在最后进行就成为了一项传统,而且终点都设在主体育场内。
2004年夏季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重新还原了第一届奥运会的路线,从马拉松镇到雅典,终点在帕纳辛奈科体育场(Παναθηνα?κ? στ?διο),并把颁奖仪式安排在闭幕式上举行。[11]
男子马拉松纪录是2小时02分57秒。由肯尼亚选手丹尼斯·金梅托(Dennis Kipruto Kimetto)在2014年柏林马拉松上创造。
在最初4届奥运会的马拉松赛比赛当中,其距离都是由组织者随意制定的。1896年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不足40公里;1900年巴黎奥运会,距离大约是40公里;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距离大约是41公里。直到1908年伦敦奥运会,这届马拉松的起点设在温莎城堡,终点设在白城(White City)运动场内。赛道全长42.195公里,此后的奥运马拉松赛事均以此长度为标准。
赛制[编辑]
年份
距离
(公里)
距离
(英里)
1896 40 24.85
1900 40.26 25.02
1904 40 24.85
1906 41.86 26.01
1908 42.195 26.22
1912 40.2 24.98
1920 42.75 26.56
1924 以后 42.195 26.22
马拉松比赛的标准长度由国际田联在1921年正式确立,为42公里195米或26英里385码[1]。
1980年代后,半程马拉松(21公里)在民间兴起。
由于马拉松比赛在公路上进行,赛道情况不同,因而有很长的一段时期没有设立“世界记录”,而只有“世界最佳成绩”(或“最佳时间”)作为跑手的成绩纪录。直到2004年,国际田联正式采用马拉松世界纪录,告别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时代。
2013年9月29日进行的柏林马拉松赛事中,肯尼亚选手威尔森·克伊普卫冕成功,并且将世界纪录推进至2:03:23,成为新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国选手拉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被正式认定为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成绩为2小时15分25秒。
世界前十排名[编辑]
男子
成绩
姓名
国籍
时间
地点
2:03:23 威尔森·克伊普 (Wilson Kipsang Kiprotich) 肯亚 2013.09.29 柏林
2:03:38 帕特里克-马考 (Patrick Makau) 肯亚 2011.09.25 柏林
2:03:59 格布雷西拉西耶 (Haile Gebrselassie) 埃塞俄比亚 2008.09.28 柏林
2:04:27 Duncan Kibet 肯亚 2009.04.05 鹿特丹
2:04:27 James Kwambai 肯亚 2009.04.05 鹿特丹
2:04:55 Paul Tergat 肯亚 2003.09.28 柏林
2:04:56 Sammy Korir 肯亚 2003.09.28 柏林
2:05:15 Martin Lel 肯亚 2008.04.13 伦敦
2:05:24 Samuel Wanjiru(萨缪尔-瓦尼鲁) 肯亚 2008.04.13 伦敦
2:05:30 Abderrahim Goumri 摩洛哥 2008.04.13 伦敦
女子
成绩
姓名
国籍
时间
地点
2:15:25 Paula Radcliffe(拉德克里夫) 英国 2003.04.13 伦敦
2:18:47 Catherine Ndereba 肯亚 2001.10.07 芝加哥
2:19:12 野口水木(Mizuki Noguchi) 日本 2005.09.25 柏林
2:19:19 Irina Mikitenko 德国 2008.09.28 柏林
2:19:36 Deena Kastor(迪娜-卡斯托尔) 美国 2006.04.23 伦敦
2:19:39 孙英杰 中国 2003.10.19 北京
2:19:41 渋井阳子(Yoko Shibui) 日本 2004.09.26 柏林
2:19:46 高桥尚子 (Naoko Takahashi) 日本 2001.09.30 柏林
2:19:51 周春秀 中国 2006.03.12 首尔
2:20:42 Berhane Adere 埃塞俄比亚 2006.10.22 芝加哥
技巧和策略[编辑]
计时芯片
马拉松比赛更多的强调重在参与。大多数参赛者关注的是其个人纪录(俗称PR)和在年龄组里的名次,还有一些人的目标只为了完成比赛。
马拉松赛跑的战术包括全程跑和走-跑战术[12],还有一种介于中间的方法是从一个供水站跑到另一个供水站,在饮水区则步行,以确保把水喝完而不会洒掉。2007年美国的马拉松平均完成时间为:男子4小时29分52秒,女子4小时59分28秒。[13]
变速跑战术是一种较为另类跑法,这种战术不是为了创造个人最佳纪录,而是一种扰乱对手、消耗对手体力的手段。
参赛者们的另一个目的是跑进一定的时间段。例如第一次参赛者往往试图跑进4小时范围内,竞技运动员则可能尝试在3小时内跑完[14]。其它的参照标准可以是重大赛事的参赛资格时间:波士顿马拉松是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要求有认证的资格时间方可参加比赛;波士顿马拉松18-34岁年龄组规定的资格时间为男子3小时05分,女子3小时35分;即最近一年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次波士顿马拉松组委会认可的赛事,才能获得参赛资格[15]。纽约马拉松规定的资格时间比波士顿的还要短10分钟[16]。这两个赛事规定时间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限制人数和保证足够的场地,大多数的比赛并不要求资格时间。
训练[编辑]
很多教练认为马拉松训练的重点是长距离跑[17]。业余选手通常会在每周最长的一次训练中跑20英里(32公里),每周总里程数达到40英里(64公里)。里程数是从少到多慢慢增加的,这也是量力而为的,有经验的跑手可能会跑更多。大量的长跑训练能够获得良好的耐力和比赛成绩,但同时也带来了运动伤害的风险[18]。职业运动员的每周训练里程数超过100英里(160公里)[19]。
很多马拉松训练计划至少持续五个月,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量(每两周),最后到比赛前的1-3周为休整期,为恢复充分的体力而减量。对于只希望能完成比赛的新手,建议训练时间为每周4天,最少持续4个月[20]。很多教练建议每周增加跑步里程数不要超过10%[21],他们也建议在开始马拉松专项训练前有过6周以上的跑步经验,以让身体适应新的节奏。
速度训练属于专项训练,能使跑步者适应比赛时的配速,以自己的目标时间完成比赛。常见的训练法有:法特莱克跑(Fartlek,又称“变速跑”)、间歇跑、山坡跑,和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训练(或称“无氧训练”)等等。[22]
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速度,核心力量的训练(Core Training)是最重要的部分,强壮的核心能够有效预防受伤[23]。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核心主要是躯干,臀部和腰腹部。[24]
交叉训练(Cross-training)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种积极的恢复法或辅助训练法,即通过参加其它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自行车、登山等),减少重复跑步的乏味感,并锻炼不同肌群。[25]
过度训练是指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无法从紧张训练中恢复的结果。过量的训练会导致适得其反,而且受伤的可能性会更高。[26]
赛前准备[编辑]
在赛前的2-3周,跑手们通常会把每周的训练量减少到比以前的要少50%-75%,并且至少完全休息几天,让身体从高强度训练中恢复。长距离跑应在比赛前两周停止。 [27]
很多跑手在赛前几天会进行能量储备(Carbohydrate loading),即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让体内贮存更多的糖原。含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面条、米饭、烤马铃薯、蔬菜和水果等。赛前两天碳水化合物的比重甚至可以增加到进食总量的70%-90%[28];同时要注意多补充水分,防止身体脱水 [29][30]。
心脏风险[编辑]
一份199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31],在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发生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几率大约为1/50,000[32];这被研究者们认为是非常小的概率。根据这项结果,报告还表示,为参加马拉松比赛而做心脏检查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个研究报告并没有评估马拉松对心脏健康的总体影响。
2006年,在一次对60名业余马拉松参与者的研究中,测验了跑完马拉松后他们体内的一些肌钙蛋白(能检验出心脏损伤或心脏系统紊乱),并且在赛前和赛后都为他们做了超声波扫描。结果显示:在这60人的测试样本里面,赛前每周跑步少于35英里(约56公里)的,很有可能存在心脏损伤或心脏系统紊乱;然而每周跑步多于45英里(约72公里)的,却很少或者没有检测出心脏问题。[33]
需要强调的是:“经常性的跑步对健康非常有益”,包括能降低50%的心肌梗死风险[34]。此外,这些研究只涉及到了马拉松,和其他形式的跑步无关。而马拉松被认为是一项对耐力的考验,它对心脏的压力比其它更短的跑步活动要大,所以这可能是对那些研究结果的解释。还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在锻炼时发生心肌梗死的个体,指出长期缺乏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发生心肌梗死的机率比经常锻炼的人要高50倍[35]。
2007年,28岁的马拉松名将瑞安·谢伊(Ryan Shay),在早前的美国奥运选拔赛中突然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36]。他的死被报告为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心脏异常,或心脏结构上的缺陷引起的[37][38]。
超级马拉松[编辑]
主条目:超级马拉松
超级马拉松(Ultramarathon),简称“超马”,是距离超过42公里的长跑比赛或者是耐力赛。超级马拉松自1980年代兴起,知名赛事如1983年起的斯巴达超马(Spartathlon)、撒哈拉超马(Marathon des Sables)均已有30多年历史。
2006年8月19日,来自美国的世界超级马拉松之王——迪安·卡纳泽斯(Dean Karnazes)为了挑战体能极限,在连续50天内,每天跑一次约40公里长的马拉松,完成路程共计超过2000公里。
2006年9月6日,法国马拉松选手赛兹·吉拉尔(Serge Girard)以连续276天由巴黎跑至东京,完成1.9万公里路程,打破不停站马拉松纪录,成为史上首名跑越5个洲的人。
2009年4月19日至2009年6月21日,第二届穿越欧洲超马赛(Trans Europe Foot Race,全长约4700公里) 台湾选手陈锦辉完赛成绩是545:15:16 Hours,总排名23名,总平均时速是8.23Km,成为第一个穿越欧洲超马赛成功的亚洲人。
超级马拉松唯一的瓶颈,就是选手体能,选手必须维持在一定状态,因为当时间越久,体力会渐渐流失,唯一完成比赛的力量就是意志力,所以比赛资格都会要求必须是国际赛经验丰富的选手才能参与,以免发生意外。
各大赛事[编辑]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个马拉松比赛,六个最大的赛事分别是: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和东京马拉松。这六个赛事组成了一年两次的世界马拉松系列赛(World Marathon Majors)。每年系列赛总排名第一的男女运动员将各获得50万美元的奖金[39]。
国际田联黄金级马拉松比赛[编辑]
按照国际田联的划分,将重要的马拉松赛事划分为金、银、铜三个等级,其中19个被归为黄金级,世界马拉松系列赛的六个也包括在内。
柏林马拉松
波士顿马拉松[40]
伦敦马拉松
纽约马拉松
巴黎马拉松[41]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42]
芝加哥马拉松
法兰克福马拉松
福冈马拉松
琵琶湖马拉松
渣打孟买马拉松
布拉格马拉松
罗马马拉松
首尔马拉松
新加坡马拉松
东京马拉松
上海国际马拉松[43]
厦门国际马拉松[44]
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
其他马拉松比赛[编辑]
ING国际马拉松系列[45]
ING纽约马拉松
ING迈阿密马拉松
ING阿姆斯特丹马拉松
ING台北国际马拉松(2009年起不再属于ING系列)[46]
中国大陆赛事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47]
厦门国际马拉松[48]
上海国际马拉松[49]
西藏半程马拉松[50]
大连国际马拉松[51]
杭州国际马拉松[52]
广州国际马拉松[53]
珠海半程马拉松[54]
深圳国际马拉松[55]
渣打马拉松
香港国际马拉松[56]
新闻日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女子跑步比赛
2012年,43岁的她完成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地狱马拉松在白天超过50摄氏度的温度下穿越撒哈拉沙漠250公里的旅程,在过程中折断了两根脚趾。2013年,她完成了极地马拉松,并打破了三项吉尼斯认证的马拉松世界纪录;她被认为是世界上跑得最快最远的马拉松运动员,但事实上,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她的右膝盖被截肢了。她做了45年的素食主义者,她说她想要打破世界对素食者的偏见,因为素食主义是她的一切,她的生活本身。
她就是菲奥娜?奥克斯,极限跑步者,决心、勇气和爱的象征!事实上,在菲奥娜三四岁的时候,当她开始有一些意识和判断力的时候,她开始意识到她吃的是什么。那是20世纪70年代,她不知道也没有机会去了解纯素饮食对健康的好处和对地球的积极影响,但她知道她自己吃肉正在危害生命,所以她在那一刻停止吃肉。
随着马拉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马拉松在不同的地方举行,她发现跑马拉松是促进素食主义和动物健康的绝佳机会。所以她继续成为了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即使在被告知她不能正常行走之后,她知道告诉人们素食者不虚弱的唯一方法是站在人群面前。多次打破冠军和世界纪录;在几项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始终名列前茅;在极其恶劣的沙漠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比赛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固执造就了今天的菲奥娜。为他们奔走使菲奥娜和她的心一如既往的柔软。每天都要跑几十英里,进行力量训练,但这并不是她的全部。其余的时间,她不得不照顾她的600多个?孩子?。
同袁琦琦一同参加女子100米的还有广西选手韦永丽,据了解,从2000年到2012年的四届奥运会上,中国共有4名运动员出现在女子100米的赛场上,但最好成绩只进入到了第二轮。如果在里约奥运会上,韦永丽和袁琦琦能够有一人杀进半决赛,将创造中国女子100米的历史。
袁琦琦,女,1995年10月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人,江苏省田径队队员,现役国家田径集训队成员,主攻100米和4×100米项目,目前100米最好成绩为11.29秒,目前列今年女子100米全国赛季成绩第二名,是我国4×100米的主力队员。
第一次出征奥运会的张家港籍田径小将袁琦琦和队友们,已经于北京时间7月31号深夜飞抵巴西里约热内卢。
北京时间8月12号晚上,袁琦琦将在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的女子100米资格赛中首度亮相!
8月18号晚上,她将和队友集体出现在女子4*100米接力的小组赛中。
今晚,只要袁琦琦能在资格赛中入围
就可以进入100米的小组赛!
真心为她又激动又紧张......
赛 程
8月12日女子100米资格赛 20:30-00:108月13日女子100米小组赛07:20-10:258月14日 女子100米半决赛、决赛07:00-10:158月18日女子4X100米接力小组赛20:30-03:258月20日女子4X100米接力决赛07:10-09:45
袁琦琦简历
2005年,在乐余镇双桥小学上三年级的袁琦琦被选去参加由镇上三所小学合办的校运会田径短跑比赛,在短跑比赛中意料之外地拿了个“双冠”。 乐余小学的体育老师黄伯良发现了这棵“好苗子”,将袁琦琦收进了乐余小学田径队。2006年袁琦琦进入张家港少体校,2010年11月入选苏州体校田径队。
战绩2011年袁琦琦第一次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获得了女子100米第七名、4×1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2012年参加全国田径大奖赛(山东淄博站),代表江苏队获得女子100米和200米两项冠军,成为张家港第一个全国田径比赛双冠王。2013年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代表江苏队获得女子4×100米冠军,实现了张家港选手在全运赛场田径项目上零的突破。
参加第6届东亚运动会,代表中国队获得女子4×100米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2014年在仁川亚运会田径女子100米预赛中,以11秒55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决赛。在决赛中,以11秒68排名第六。
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决赛中,以11秒66的成绩获得第三。2015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以11秒58夺冠。2016年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获女子60米亚军。